前言:如果你隐藏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做到,但是如果你让他们看见,这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不是说让他们做跟你一样的事,而是说让每一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所愿意的事情,我是一名英文老师,但是我也喜欢看书和画画,你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226/d8673f9b89eaa7d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226/971d4784e69d28e4.jpg)
一本书
作者: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
中文名:《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英文名:Future Wise
推荐指数:9颗星;
范畴:教育类;思维方式类;自我提升类;
适合人群:教育工作者强烈推荐(尤其是公立学校的老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为人父母者;
备注:现在国内的教育体制,“破”的人很多,“立”的人很少,该本书主要可以说算是给教育体制在“破”的基础之后提供了一个可以“立”的参考和执行标准,教育工作者推荐阅读;
一、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
第一、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中。
知识分为三类接触,就好比跟外星人打交道,第三类接触才是最好的。
(1)人类看到外星人;
(2)人类发现外星人生活的痕迹;
(3)人类和外星人直接接触;
第二、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学到的知识不应用,最后则会用进废退。
第三、知识的学习有机会成本,一个人用心学习了一些东西,就没有其它时间学习另外一些东西。
二、现代教育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过分重视学业成就。简单点说,就是只关注分数高低,而不关注分数高低意味着什么。
第二、过于关注了“了解性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解层面 ,没有深度。用魏勇的话来通俗解释一下,就是”凡能百度到的,一定不是教学真正价值所在“。
第三、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一个学生可能是二次方程式的高手,但是生活中却微信中经常转发一些”80%的人一用就灵,是中国人就转“的文章。
三、值得学习的知识的两个标准--全局性理解
我们的教育正在由迟钝的层级结构,到灵活的网状结构,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为理解而教。教学的目标是全局性,我们需要让学生做到全局性理解,而全局性理解需要达到四个标准
(1)深刻见解方面:通过学习物理,社会,生物等等,习得不同学科的认知方式,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越多,越透彻,就越能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2)行动:我能用他采取行动,改善现在的生活;
(3)伦理道德方面:伦理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更有道德,更有伦理,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4)机会方面:这件事出现在不同场合的机会是否多,在真实生活的很多方面会找到应用的机会,并且可以迁移到其他知识领域。
以上四项标准对于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用作者的话来说,现在的教育教的是“配方知识”,就是看到A,就知道B,类似于标准答案式的知识。这种知识也许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90%的问题,而之外的10%才是真正影响学习者一生的,这10%问题的解决靠的就是全局性理解。学会全局性思维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定向:全局性理解帮助我们确定保持方向;
(2)慎思:全局性理解谨慎的思考不同的情况;
(3)深入学习:全局性理解帮助我们深入思考;
四、值得学习知识的两个标准--开放问题
我们都知道提问对学习很重要,现在也有很多教育变革者就开始尝试PBL、探索性学习等新的方式,大量使用开放式问题做引导。但是作者说这些也都不够,它们还是只是把提问当做方法,而没有把问题本身也当做内容。作者提到一点很重要,就是让学习者负责提问。这实际上是将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学习者,能提出好问题本身就是检验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标志。那么如何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1)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亚力的问题,戴蒙德德回答,我们自己的深入思考共同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启发性的观点(深刻见解),有助于思索适合于本时代的社会结构(行动),并培养了对周围世界和人际社会的道德参与感(伦理道德),而且这些主题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体现(机会)
(2)带着好奇心问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鼓舞和鼓动孩子的好奇心;
(3)有生命力的问题:假如不是呢?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的过程包含四个过程
(1)思考
(2)运用
(3)注意
(4)兴趣
五、真正的学习是什么?
(1)学习即理解
(2)学习即运用
(3)学习即注意:
(4)学习即兴趣
(5)学习即融会贯通:从各种学科的最基础层面思考问题,然后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选择学科的时候,文和理科不要过于区分。
六、历史上的几种认知方式
(1)欧几里得的思维方式;
演绎法: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通过这个公理去推导出无数的结论。
(2)培根式的思考;
可证伪性:基于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个东西必须可证伪,才有可能是科学的。
(3)牛顿式认知;
用数学模型建立世界观
(4)修昔底德的认知;
尽量的去寻找和对比大量原始资料,解释和批判原始资料,进而构建历史的趋势。
一个人很难掌握所有的思维方式,但是需要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教育就是给予孩子不同思维方式的可能性,尽量避免钻入兔子洞。
七、最后
举例子:甘地上火车的时候,鞋子被挤掉了一只,立马扔了一双鞋子。
知识:我知道“一只鞋不能穿”,我知道“火车开了就没法捡那一只鞋”,我知道“另外一个人捡到那一只也没法穿”。
智慧:甘地发现了机会,对当前的行动产生了深刻见解 ,抓住了行动的时机,展现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在上火车几秒钟之内把另外一只鞋也仍出去。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就是使孩子能够更加的适应这个社会,更加具备创造力,这个需要我们具备全局性理解,将零零种种的信息串起来。
一幅画
手绘:《捕梦网》
工具:签字笔0.3,0.8,和康颂素描纸一张
时间:大约1小时
步骤:忘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226/de902b7370fe742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226/75bbc7010bc5469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226/dfc8dd33a4295bf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