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位长辈曾经做过不大不小的领导,现在也快退休了,要说管理经验算是很丰富了,所以工作当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总是习惯向她请教。
管理应从人性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想期望出发。这是她告诉我的其中一条道理。
人性总是懒惰的、自私的、懦弱的、贪婪的…认清这个事实,才能科学地、合理地、高效地制定规章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实现预期目标。
因为人是懒惰的,所以必须要有监督机制,要有激励机制,每个人的思想觉悟水平不同,单纯依靠价值灌输、情怀引领、权威施压在不同的人身上发挥的效果不尽相同。不能太过理想化地对每个人抱有相同的期望,“因材用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因为人是自私的,所以管理者必须全方位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用心用情去争取和维护每一位员工的利益。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及时给予他们反馈,这样才能不断纠偏,同时充分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饼可以画,但是不要让大家等太久,管理双方一旦陷入“信任危机”,执行力大打折扣的局面就很难再转变过来了。
因为人是懦弱的,所以我们会天然排斥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东西,这在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创新的基因。因此,管理者既要摇旗呐喊助威,也要建立容错机制,这种态度和导向很重要,绝不能只视一过,不见九功。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明哲保身,那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为人是贪婪的,所以建立边界感很重要。一味地当老好人,只会让人得寸进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公正,赏罚分明,既要讲感情,也要讲原则。稍有偏颇,则被偏爱者仍有可能心存不足,被忽视的则心灰意冷。
其实,管理也好,生活也好,人性是逃不开的最大的实际。熟谙人性,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无私无畏无惧、自尊自爱自强的圣人,那多半,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