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唐卡大威德金刚第一个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别人做事的时候,尽心尽力了吗?无论什么场景,每个人都喜欢实在认真的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靠谱,这是为人谋而忠。
历来老板挑选人,不管他是否聪明智慧,最重要的一条——是否实心办事,这就是为人谋而忠。
第二个问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为什么朋友多而知己少,信字泰山重,与朋友相交,说到做到了吗?每日提醒自己,言出必行,杜绝虚情假意,朋友才会遍天下。
朱熹说“以实之谓信”,就是实心相与。这个“信”,不只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而是时时刻刻,对谁都真心实意。
不攀缘,不“巧言令色”,不表演,时刻把自己的真心实意让人看见,这需要强大的力量,需要内心强大,需要自己去体会,去选择。
第三个问题,“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我练习了吗?实践了吗?好像是会了,读的时候懂了,一问就不会,回答不上来,想与人讲的时候,一个字都想不起来,还以为自己会了。
所以,每天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及时练习,放到事上实践,用行为践行经典,简验自己学到了多少。
补充:2018年7月作家雪漠文化著作《老子的心事》第一辑繁体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雪漠老师在后记中说;
“研究文化最大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的话,文化的意义就很有限。”
“我每次展示东方哲学、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时,都会强调,它们只对真正实践的人有用。这种用,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但它会像一个小小的种子,在你的生命中生根发芽,总有一天,它会完全地绽放,让你的生命散发出一种独有的香气。”
所有的经典都是服务于当下的,都是为了“用”,如果没有经世致用,没有与时俱进,那么所谓的经典不过是文字而已,对于每一个生命意义不大。
我们学习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永远“古为今用”“经世致用”“为我所用”,所有古人的智慧,都要用于指导当下的生活。这也是古代先哲们写这些书的目的。他们不想让后人研究他们的学问,而是想要留下自己一辈子积累下的智慧,让后人学了之后妙用、活学活用。
随着雪漠老师的讲解,“老子的心事”也越来越明了,很多人从“明道”开始进入“修道”,如开读书会、捐书助印,参加亲子阅读,建立家庭文化,等等,都是在读懂“老子的心事”后,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在“用”的过程中,让心灵越加豁达、清凉、明白、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