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已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
口气很大,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够睥睨世间一切书,它究竟有有什么威力?读了之后又能怎么样?
楞严经的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佛经,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从题目上看就是讲关于如何修行的一部经典。佛说的哪一部经不是讲修行的呢?
楞严经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改变了我们长期以来的的三观,颠覆了我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佛在这部经典中详细地叙说了宇宙的来源,山河大地是如何形成的,喜怒哀乐是怎么形成的,人死后真的有轮回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身心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圣境?
离开生活的经典一定经受不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楞严经正是从男女之事引发的风波而开始讲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哪一样行为离不开心的作用。楞严经直趣主题,心在哪里?按照惯性思维,心不就在身体里面吗?问这种话不是匪夷所思吗?
但是心若在身体里面,譬如用眼看灯,眼睛看到能见到灯,知道的心,心为什么不能看到五脏六腑呢?如实辗转,经中阿难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心哪里了。
引禅宗公案:二祖慧可见初祖达摩说:“我心不安”。“将心拿来,我为汝安”。“觅心了不可得”。“汝心已安”。
佛陀随后告诉阿难,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因为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以为能自己能思考的心就是自己,其实是妄心。二是忘失了真心。
难道能思考的心不是我们的心?我们活了几十年,每天不论做什么事都在用的这个心,怎么就不是我们心了。这如果不是我们的心,我们又是怎么活在这个世上的?
佛陀知道阿难长久以来的习惯,引用了诸多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能见的能力,不是眼睛,而是心。
举例说明,盲人只能看到黑暗,与正常人在小黑屋看到的黑暗是一样的。如果盲人移植眼角膜能看了,可以说时眼见;如果小黑屋点灯又能看到东西了,这时候岂不应该是灯看见了?灯自然不能见,由此眼睛只是摄取光线,真正能见的是我们的心。
从医学分析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睛摄取物体的光线,通过神经传给大脑,之后产生看见的感觉。以此类推,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想都是同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地图看世界,我们长久以来习惯以为眼睛是能看的,心是能思考的;佛陀知道了眼看心知并不是真相,背后还有真心在作用。
我们凡夫的地图是妄心,所以充满了生死烦恼,要在有生之年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生存要竞争,有苦恼有愁烦,又不免终将香消玉损。人生一世,即如黄粱一梦。
楞严经指示给了我们另外一幅地图,认识妄心,取用真心。只有在真心中,我们才能体会宇宙人生的真谛,走出梦境,感受幸福真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