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有侠的传统,被人们熟悉的大刀王五可以说是真正的义侠,因为他是那个时代最有热血、最为义薄云天的一个人。
1898年,在北京菜市口,刽子手把谭嗣同押上刑场,准备杀头。一时间,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往谭嗣同身上扔烂菜叶子,鼓着掌高喊,乱臣贼子,杀得好。
戊戌变法失败,变法最主要的人物梁启超、康有为,乘船东渡日本,留下戊戌变法的六君子,全部被捕。一时间风声鹤唳,万马齐喑,鲁迅写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和《药》,痛心地挖掘当时国民的性格,批判了刑场看客的愚昧和麻木。
有一个人却不一样,他叫王正谊,在家中排行老五,身怀一身武艺。因他最擅长使用一柄阔背大刀,被人称为大刀王五。他是谭嗣同习武的老师,也是谭嗣同的至交好友。但他的真正身份,只是一个江湖草莽,一个武行的镖师。
变法前,王五常伴谭嗣同左右,日夜守护谭嗣同的安全;谭嗣同被捕之后,他又几度欲救谭嗣同,他联络江湖人士,解救无果之后,最后决定孤注一掷,舍身去劫大狱。可无奈的是,他的劫狱计划泄露,谭嗣同的行刑日期突然提前。
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也决意去死。他要以自己的血来警醒当时愚钝麻木的国民。在狱中,谭嗣同披发疾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昆仑,一个是指他的老师康有为,一个就是指的他的至交大刀王五。谭嗣同将王五与他的精神领袖并列,正是给予了王五人格上最好的赞誉。
谭嗣同慷慨就义之后,所有人都不敢近前,只有王五,冒着被视为乱党杀头的风险,只身一人挺身而出,前去为谭嗣同收尸。他抚尸大哭,其痛悲绝。后来,他又买好棺材,雇人一路把谭嗣同的尸骨送回湖南老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贩夫走卒,却在谭嗣同被杀之后,表现出慷慨义气、侠肝义胆。
从此之后,王五绝迹江湖,最后据说他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奋勇杀敌,最终被杀,头颅被悬挂在城墙之上。
百多年过去了,现在再重读王五与谭嗣同的故事,一样热血澎湃,一样为之动容。有句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但这句话放在王五与谭嗣同身上,我却感到有失偏颇,因为他们是生死之交,肝胆相照。他们的友谊,超越了阶层,感人至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