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梦觉

作者: 2bddd3f37187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17:40 被阅读55次

                                     

      张陶庵,山阴人士,少年富贵,极爱繁华。适明清异代,满清入主,因怀离黍之悲,遂不复仕宦,隐以为终。其人狂,其文奇,其气清,其意壮,其心淡。尝于桑榆之时念少年事,心难自遣,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聊以“忏悔”。

      《西湖七月半》载于《陶庵梦忆》,文章列叙看月之人五类,或俗或雅,情态各异。语及“吾辈”,则另有一番俊逸之气不可阻挡。文辞清丽绵延有余而无拖累无度之嫌,兼白描、排比、对比、戏谑,状七月半之西湖游人,各态毕现,犹以“(吾辈)酣睡于十里荷花之间”之妍态纵意为妙,吟之颂之,如含英咀华,清延不绝。试析之。

      文起曰:“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此句破空而来,不类游记之法,乃自出机杼,欲立而先破,别是一种倒卷之法。

      后以五类人先继出之:官宦显贵,月下花天酒地,背影交错,亵渎月色而不自知,可笑;淑女名媛,且行且羞,神采顾盼,以月下为桑间濮上,可叹;名妓闲僧,一为红尘之士,一为方外之人,名妓重名,闲僧非闲,似雅而俗,可怜;市井之徒,酒足饭饱聊寻消遣之地,喧哗无相,目无所忌,可憎;名士佳人,自访清幽之处,以天地之精光,抚胸中之浮嚣,可赞。五类之人,一一道来,以“看月”连之,详叙“伪”看月、看人、看月、无所看、实看月……月色之中,雅俗并观,嗤妍尽显,而人之高下立见。文以白描为主,详略得当,清艳有别,则胸中之褒贬尽付笔下沟壑。三四言或多言夹杂并用,笔随意至,变化无端,清丽有致。

      及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之心以一“仇”字出之,俚谐之情殊可把玩。后叙“是夕”之事,乃欲抑先扬,又一章法,引人欲观其下。乃知杭人是夕特出,实为赶赴断桥盛会,无关风月,至此七月半之鬼节习俗乃出,契合文首,则前所叙皆铺垫也,此又一大章法。杭人“逐队争出”“速舟子”,仓皇之态即出,俗人尔,词简笔深。及盛会时,喧嚣冲天,摩顶放踵,未见会亦未见月,实无所见。而人亦“少顷兴尽”“顷刻散尽”,官吏轿夫催促喝厉不绝于耳,尤增鄙陋,人、景忽聚忽散,急聚急散。且通以动词“逐”“争”“速”“急”“赶”而终至于“散”,语极快,状“快”人也,以示其浅俗之心有而清雅之气无——民俗而然,亦世风而然。世之趋鹜,自是可憎。

      待至吾辈,甫出场即不同于常,及人烟散尽方移舟近岸,高下有别。呼朋引类,当此月华似练之时,山妍湖媚之际,于断桥凉石之上,丝竹管弦,清越而发,醉眠而酣,天地精灵养吾浩然之气,稳泛平波,喜会周公,与山水同眠共乐,快哉。至此,文气极清,心思极软,闲思闲意充溢其间,雅丽殊绝。而追忆之作以“清梦甚惬”作尾,则纵意之心亦怀哀伤之情。往景不可追,旧事不再,故国难寻,昔日红颜已为白发,少年情事老而成悲,痛矣。

      张陶庵为文“一往有深情”,而王雨谦语曰“兀然有张子在”,然也。此文取七月半之西湖,以观者(张子)之言状五类人,或讽或叹或讥或赞,褒贬现于笔端,使情任气不加掩饰。文以倒卷始,乐景终,章法新致;叙景描人,民俗市侩,众生百态皆着笔下,俚俗之人而以雅秀之笔出之,庄谐并举,笔力深厚。结语言当时景乐情乐衬如今景悲情悲,亡国之人,落拓公子,未谴世事一词,不示失意于人,寄清丽之词追忆旧事,终似痴人说梦,徒然自伤而已。

      “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张子耳。

相关文章

  • 何曾梦觉

    张陶庵,山阴人士,少年富贵,极爱繁华。适明清异代,满清入主,因怀离黍...

  • 何曾梦觉

    我终究是个爱做梦的人。常梦见青年时代,和玉荣一起聊天,画画。她画的人很像她自己:白眼珠多黑眼珠少,直勾勾地瞪着你。...

  •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好眠

  •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昔年觉风

    侠之大者 自古英雄多悲壮, 襄阳一去复何伤; 侠之大者孰得作, 倚望南朝问襄阳。 很明显这是写郭大侠的。。N久了...

  • 何曾

    何曾 何曾不过往? 何曾不惘然? 何曾不梦旧? 何曾不永伤?

  • 2022-04-09

    觉海起浪花 生死何曾在 浪花归于海 我又何曾来

  • 《行路难》五律

    夜来求一宿,早起为三餐。 处世何曾易?谋生渐觉难。 心中希富贵,眼下太寒酸。 梦断青衫客,愁多白发残。

  • 花前明月梦

    【花前明月梦】 惟心南灵(著) 花前明月花前风,柳下湖中惊芙蓉。 何曾相思何曾梦,回望昨...

  • 漫谈纪|关盼盼: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南楼夜...

  • 梦境心理解析:以下这些梦,那是大吉的象征

    01 苏轼曾有言:“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不论身处于过往,还是身处于现在,其实一切都跟梦境一般,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曾梦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m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