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太精彩,因此文很長
<節目開場>
小時候我們最討厭父母的嘮叨,長大後卻也忍不住對孩子展開暴雨梨花般的攻擊;曾經我們最看不慣給領導點頭哈腰的人,後來我們卻也成為滿口胡言的馬屁精;年輕時覺得愛情就應該風花雪月,長大後我們卻在愛情裡互相抱怨。
我們無可奈何卻不得不面對,人生真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反感的樣子。
我們最終都會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節目摘要>
<邱晨>主張是壞事
我們討厭的往往是一個人的小缺點,那你為什麼要成為他的全部呢?如果你真的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時候,表示你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的模樣。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不一樣的煙火,不應該在我們見過的幾種人當中做選擇,更何況是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我們被迫成為了其他人,自然是件壞事。
<蔡康永>主張是好事
成為我們最討厭的人,不是我們活錯了,而是我們討厭錯了。由嬰兒的隨心所欲逐漸轉變成有更高的追求,就是我們由動物活成人類的過程。我們所討厭的事情是在動物時期所討厭的事情,當轉變成人之時,衡量的標準應該要轉化。
春青的真諦就是無知,用無知狀態時所討厭的事情來做為標準,衡量後來你知識豐富之後所面對的人生跟世界,肯定會有落差。透過成長我們更了解世界,過去的討厭,如今顯得多麼荒誕。
<精彩片段>
何炅問:難道我們小時候討厭的事情就一定是錯的嗎?比如說謊。
蔡康永回答:你小時候如何辨認謊言?當媽媽說”我不餓,這個東西給你吃?”這是謊言嗎?
何炅點頭,蔡康永隨即說謝謝便轉身離去。
(這個橋段特別精采!!!)
<肖蕭>主張是壞事
無知者無畏,幼時我們因為無知所以無畏,長大後我們變得怯懦,害怕別人的議論與眼光,當時的無知與無畏才是我們追求的狀態。若說孩子像動物,成人更像野獸,孩子的眼睛是最能分辨好壞的,長大了我們開始妥協,不是因為知識,而是被環境改變了原來性格。命題為我們最終都會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一件壞事嗎?”最終”代表結局無法改變,”都會”代表無可避免,困於絕對的結局無法抗爭,這一定是件壞事。
<張泉靈>主張是好事
回頭問問過去的自己,是否真的討厭現在的自己?或者只是標準變了,只是位置變了,只是發現了更完整的自己。我過去討厭跟人談錢,因為談了也沒用,現在身為一個投資人,跟人談錢是種本分。過去討厭開會,浪費時間聽與自己無關的業務,現在身為領導,開會是最有效率了解全局的方式。過去我肯定覺得現在的穿著和言行是譁眾取寵,但現在我覺得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或許你不是主動求變,是被環境逼迫的,但你想得到什麼都是有代價的,為了我們想獲得的東西,我們可能做出妥協,比如當我們想要吃蘋果,就不得不從錢包裡掏兩塊錢出來,不能夠一邊享受蘋果的鮮甜,一邊說錢包少了錢是件壞事。
如果我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還保留著好奇心以及開放的心態,還允許自己不斷變成其他人,那你們為什麼那麼著急就去確定什麼是討厭的事情?
<馬薇薇>主張是壞事
一個人變成自己討厭的人,轉變的背後,必定是發生了什麼人生變故,或者遇到什麼讓你委屈不服的事,這中間發生的事會好事還是壞事?所以長大是一見被迫的事情,而被迫的事情有沒有可能是件好事?人為什麼一定要成長?如果沒有外界的壓力,誰不想當個天真的孩子?你可能會說我因此變得成熟了,但成熟是件好事嗎?成熟不過是件讓我活下去的事而已。一個會讓我們變成自己討厭的人的社會是個好的社會嗎?好的社會應該讓每個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該讓生活將他們不斷搓磨,如果這個社會只能建造一個個螺絲釘,而不是人本身的話,這個社會是好的還是壞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又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因為無力改變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催眠自己成長是件好事,生活的重擔把你壓彎;生活的刻刀將你雕琢;生活的潮水向你壓來,你會理解那些在海底沉睡的人,他們的不得已,你會成為他們的一員。可是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一絲清醒、一絲勇氣,如果有一個瞬間你覺得你還年輕,還能跟生活嗑一秒鐘,建議你思考,我建議你想一想,也許我們可以抗爭一下。
<蔡康永奇襲>
孩子小時候的志願可能是因為看了一本書或聽了一個故事而感興趣,而此時對自己對該職業都是缺乏認知的,長大後志願的改變是這個社會告訴他”你不配”,還是因為他更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
<馬薇薇回應>
人被迫認知到自己的無能恰恰是命運的殘酷,你給了我這樣的夢想,卻沒有給我這樣夢想的能力。
<馬東>主張是好事
曹操的墓裡埋了兩個棺材,一個是年幼時的他,一個是成年的他。這聽起來十分荒誕,事實上曹操墓裡只埋了一個曹操,所以無論你變成什麼樣,你還是你,無所謂活成別人一說。
若說我們喜歡無知者的無畏,那我們更敬佩的是有知依然無畏。
有時候討厭一個人,討厭他身上的某種特質,可能是出於忌妒。而各種討厭可能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即使你變成你討厭的人,只要活著就會不停地變化,悅納自己的變化就可以更好的活下去。
<黃執中>主張是壞事
小時候討厭家庭暴力,長大成為施暴者;多年媳婦熬成婆,也開始虐待媳婦;小時候媽媽重男輕女,自己為人母后也重男輕女,他們活成當年自己最討厭的人,是他們討厭錯了?還是青春無知?是他們長大了,標準改變了? 還是你發現了你自己?又或者這是得到的代價?有哪一句可以為他們辯護?
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受侵略者一轉身就可以是侵略別人的民族,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不僅是件壞事,更是人自己寫就的悲劇。當我們無力改變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自我催眠說這是一件好事,讓自己不那麼難受。 ”成為自己討厭的人”這件事是會輪迴的,黑人長期受白人欺壓,當抗戰勝利,黑人有能力可以轉回頭欺壓白人,但他們並沒有選擇這麼做,我們欽佩的是那些跳出輪迴的人。
當你看著自己以及身邊所有的改變,告訴自己這是個喜劇,笑著笑著,卻留下了淚。
<羅振宇>主張是件好事
辯題是”終將變成”,因此我們要討論的是每個人身上都要發生的事。
你從一個種子,包含了所有邏輯,在時光中逐步展開。
我們正在討厭的事,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每個人發生程度和方式不一樣的事,我們稱之為成長。成長的本質不是變好變壞,而是變得更複雜。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跌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成長就是遇到一件無法接納的事,整個心理人格碎掉,迅速把擊碎我的東西放到身體裡重建,破碎與重建的過程,這就是成長。
萊昂納德•柯恩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觀後心得>
起始投票,我認為這不是件壞事。
一個人不管走向什麼地方,變成什麼模樣,背後都有他必然的原因,都是做了選擇之後的結果。
小時候我們都知道說謊是錯的,擁有一個簡單而黑白分明的世界,而長大後我們卻可能為了愛而說謊、因為不忍心而說謊。慢慢體會到這世界上有許多的謊言背後竟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如果說了一個謊,能夠讓愛的人幸福,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去做。所有的人事物本就都是一體兩面的,壞人也可能有優點,一項讓全人類獲益的發明也難保沒有潛在的負面效應。世間難有絕對的好壞,只能衡量哪個部分比重多一些。
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人或許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人在時間的洗禮下不斷改變,價值觀轉變之後,過去曾經討厭的、喜歡的一切,此刻回首可能都已索然無味,甚至面目全非。也或許你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是在過去的環境與認知裡尚未發覺而已。人生本就是一段探索未知世界以及未知自我的一段旅程。如同張泉靈老師所說,保留好奇心及開放的心態,允許自己不斷改變,毋須急著定義所謂討厭的事,這樣反而能夠成長得更快。小至個人,大至邦國,多聽、多看、多學習、多思考,就能改寫未來。
人無法阻止壞事的發生,也無法改變事情的本質,但卻可以改變它所帶來的效果,如果壞事能促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豈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使沒有外界的壓力,我依然不想永遠當個天真的孩子,我相信被保護得越好,錯失的就越多。如嬰孩一般無憂直到終老的人生,平順卻沒有意義。世界上最動人的故事、最非凡的成就,哪一個不是歷盡風霜?若一個人能夠大膽作夢,勇敢追夢,那麼他基本不會埋怨這個世界僅給予我夢想卻沒有給予這樣夢想的能力,每個追夢人都會在追夢的旅途中看見此生最美的風景,能力也是在過程中一點一滴所累積。
不論主動求變又或者是被環境逼迫著改變,都是追求目標所付出的代價,其實每個人在心裡早已做了取捨,套一個經濟學裡的概念,人永遠會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不論是為了什麼而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這樣的改變都勢必有其誘因。如果尊嚴比升遷更為重要,你勢必不會成為你一直討厭的馬屁精,如果養活一家老小比尊嚴更加重要的時候呢?便可能為了愛、為了責任、為了將來的理想,而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在符合道德規範的前提下,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在一步步地完成自我修練。
在無數次自己與自己對話後的決定,改變與否,都可以是一種勇敢的體現。
"我不害怕拒絕成為口是心非的人,我不害怕保留我的棱角,我不害怕堅持原來的自己,為了捍衛我原來的世界,途中可能失去的都不可惜。"
"我不害怕成為口是心非的人,我不害怕磨去我的稜角,我不害怕改變原來的自己,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這都是成長的印記,都是努力的痕跡。"
然而,其中確實有一種改變是嚇人的,潛移默化陷入輪迴之中,成為施暴者。當遭遇不幸,有些人會自怨自艾,轉身再將不幸轉嫁到他人身上,卻也有人努力擺脫,並且從自身做起,終止這些不幸。說到底,決定結果的依舊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心態。
結尾投票,我依然選擇這不是件壞事。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