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敦煌,偶遇那个艺术家

在敦煌,偶遇那个艺术家

作者: 东方地秀 | 来源:发表于2023-08-07 06:00 被阅读0次
小冯老师的画作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不一定每个你都能认识。

小冯老师来敦煌,是因为我们领导的邀请,拜托他设计一些文创产品的图标。

我第一次见到他,看到一个瘦小的南方男子,戴着近视眼镜,有着腼腆的笑容。穿着普通,不像某些艺术家,夸张地扎着小辫。以示自己与众不同。

一眼看过去,他就如同一个刚出大学不久的大学生。

其实,他从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现在,生活在广州,已经是一名专业的设计师了。

他来敦煌,第一是因为设计工作;第二,也是因为他第一次来敦煌,想着好好转一转。

在我们都上班的时候,他往往独自出去逛。

他和别人不同,到某个景点,不是匆匆拍上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

而是,在那里待一天。比如,去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时,他从早上八点多待到了傍晚八点多才回来。

盛夏时节,中午的月牙泉气温高,非常炎热。他都不怕,在那里认真拍照,拍视频。

当,他让我看他所拍摄的照片时,我非常惊讶,拍得特别美。完全是不同的角度,每一张都可以做电脑壁纸。

后来,才恍然大悟。人家是搞设计的,是专业级别的。果然,术业有专攻。

于是,就放下身段请教,他是怎么拍的?

他倒也不拿架子,很热心的从构图,从黄金比例,从光线等等方面,给我"上"了一课。至今,记忆犹新。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练习书法的事。

他说,他从华师大毕业时,画画就已经画得非常棒了。可是,大家知道,所有的画作,都需要题字。那个时候,他的毛笔字写的不太好。

有一次,有人买他的画作。顺便说了一句,如果您的毛笔字能写的更好些,我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他很惭愧,于是,狠下心来练习。见过,他毛笔字的人都说,你都错过练习的最佳机会了,这个主要靠童子功。

他不信,他还是一天天练习着。有时,会写一晚上,都忘记了休息。

我说,怎么可能,人的身体会撑不住。

他说,对我来说,写字是一种放松,是种享受,听着轻音乐,会完全陶醉其中。

到现在,他的毛笔字,已经坚持写了差不多十年了。你去看,他的书法作品,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似乎,有大师气象。

小冯老师,在敦煌大约待了十天左右。只要,他在办公室,我向他请教电脑或手机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

临走,还互加了微信。他说,以后,有啥问题,都可以随时问他。

后来,他走了。一路旅游,专挑名胜古迹。从嘉峪关,到兰州,到西安,到山西,最后回到了广州。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人,能有缘相见,或许,就值得珍惜。

现在,偶然的想起,脑海浮现的就是他腼腆的笑容。

相关文章

  • 西行记- -兰州

    我想去敦煌,想了好几年,从余秋雨讲到敦煌,说到王道士,再到樊锦诗在一席上讲敦煌,而后又在中国美术馆偶遇常沙娜的敦煌...

  • 幸与不幸,谁又说的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与不幸,只是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被那个谁谁偶遇了。 初识青舟,在敦煌沙漠,虽同队,但未交...

  • 张大千为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揭开后,藏着撞脸“玛丽莲梦露”

    六十年前的敦煌已是闻名世界,但在那个时候,对古老敦煌的研究和认知,竟然是老外要更多一些。一时间,大量学者和艺术家以...

  • 遇见敦煌

    很喜欢敦煌的文化,和儿子一起来到“遇见敦煌”,重温了敦煌之行。 人生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偶遇到...

  • 那个远方——敦煌

    心里的那个远方 如诗一般 伴随祥乐和圣洁的白光 在生命里徜徉 去了就身心宁静 去了脚印就烙在生命里 去了灵魂就更完...

  • 敦煌有“毒”!

    日本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英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欧洲。” 敦煌学者段文杰说:“敦煌在中国...

  • 《艺术家》

    你看, 那个庸俗的 艺术家, 在假装 清高。

  • 在敦煌

    D1:早上5:30顶着一双国宝眼起床,麻利拾掇出门,上了出租车,司机就开八近来轰轰烈烈的出租车和快车的恩怨,我只想...

  • 从千年的敦煌里,我们能发现多少秘密?

    小屿在上周分享的推文中,上海徐汇区“敦煌网红路”的反面表现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艺术家们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实在让人不好捉...

  • 这是公号七布斯对我的一篇采访

    春节过后,烟花三月,万物复苏,偶遇七哥,聊起远方。 七布斯:你去过敦煌吗? 想不想和一群战友一起去敦煌徒步游学?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敦煌,偶遇那个艺术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o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