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
最近ChatGPT大火,感触人工智能的能力超出想象,可能有多种类型的工作将被取代。人类的优势在哪,未来的我们,适合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呢?
今天看到了彭凯平老师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人类思维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人机大战后的积极心理学思考》,在此记录下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心得。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宾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
人的特性和优势——并不是我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其他物种强,我们人类最优越的思维能力,可能并不是这些认知加工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比我们人类做得更好。
我们人独一无二的卓越智能可能是我们人类“计划未来、憧憬未来、想象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
他认为,我们人不应该称自己为“智人(homo sapiens)”。
准确地说,人应该被称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从本质上来讲,是说我们人是憧憬未来的生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对未来进行加工、计划、想象和憧憬。
反思自己,的确是经常幻想着未来怎样怎样,比如最近关键减重的一些表现,虽然过去两三年都在重复着减半年增半年的循环,并且越来越重,但当下处在减重状态的我,更多关注的是未来要发生的事,比如计划这个月减重多少,年中会达到什么程度。
无时无刻,我们的脑海都在闪过明天会怎样,未来会怎样的念头,这也是在现代神经科学中所发现的,我们总是在运行“默认模式网络”,在想象未来时特别活跃。
还有一个和我们人类憧憬未来的天性密切相关的领域,就是创新。真正的创新一定是要有对听众和实用性的一种理解、追求和判断。创新一定是“新异和有用”两者的结合,我把它叫做“联想的网络密度”。两者的结合越紧密,我们的创新越卓越。其中的“实用性”就包括对未来反应的预期,未来市场的计划,未来价值的向往和憧憬,以及对其他人的说服。
关于创新,把实用性和未来预期关联在一起,给我更好的启示,如何评判一件事的创新度,如何去创新地去完成一些事。要求新的同时与实用性紧密结合,并能在做完的未来实现一定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