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忙碌了一天,没整理几个题。今天早上吃完早饭收拾完,接着弄。
我这个人对于知识这一块比较较真,就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认真态度。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认死理。没办法呀,知识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更何况是我这样的年过半百之人,为了自己的余生健康,选择学习了这样的科目。
它更严谨,更能体现出我们的中、医的复杂性和严密性。
既要谨慎,又要认真。可能也是我本身也是一个对知识领域要求高,对自己较真的人。
所以在一些中、药、材的理解上更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能尽快的、熟练的掌握好每一味、药、材的功效。
因为,一味药材的用法和用量那是相当严格的,不是随便一个就能乱用的。
就像我做错的题目一样,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例如: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
A:石膏
B:芦根
C:知母
D:葛根
E:决明子
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直接把决明子、葛根和芦根排除了。
因为决明子是疏肝明目的,看到子了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是没有滋阴润燥的作用,显然不是。
葛根具有升阳止泻,调节内分泌的作用。要是内分泌失调可以选择这个药。
还有,葛根有粉葛根和柴葛根两种,柴葛根有降压的作用。
明显这个也不是。
芦根的功效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
这个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我记得很清楚。
老师说的原话是,芦根是不是生长在水里面呀?水里的根都是寒凉的,寒凉的药都有清热的作用,根本身在泥土里,就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它能清热,但是不能滋阴润燥所以排除了。
剩下石膏和知母了。
我记得有一味中、成、药叫做《知柏地黄丸》,这里面的君药就是知母,它是治疗肾虚的药。
符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这个条件,所以就选择了(C)知母。
今天早上我经过查证才知道,知母是滋阴的药,可以治疗肾的虚火。它走肺、胃、肾上中下这三条经络。
既能泄实火,又能退虚火。
而石膏呢?有生石膏和煅石膏两种。
生石膏有泻火、止渴的作用。生石膏是大寒的药,解决大热的病当然有泻火的作用。
但是生石膏仅能清实火,不能退虚火,所以骨蒸潮热的病人不能用生石膏。
那煅石膏呢?没学习过中药材的人不懂。这煅吧就是烧的意思,把生石膏烧熟了就是煅石膏。
不但是石膏可以烧,有很多的中药材都可以烧,比如:牡蛎,龙骨等等都有生的有煅的。
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说过,万物皆可烧,烧完了的药材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有止血的功能。
那煅石膏无一例外也有止血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敛疮生肌的作用。
其实,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这个题的意思就是考查石膏和知母的功效的。
所以说,做题不是靠蒙的,要脚踏实地的,知道这个题目主要目的是考哪些知识点?
要善于总结,善于归纳。任何时候,知识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还有一个没做对的题特别有意思。我根本就不知道那个答案是啥?所以随便蒙了一个也没有对。
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
A:贯众
B:槟榔
C:花椒
D:雷丸
E:榧子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五个药应该都能杀虫。
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贯众和榧子这两味药的功效。
不知道所以也就不能选择了。看知道的三味药、材吧!
槟榔的功效是行水化湿、宽胸下气,杀虫的功效。
焦槟榔有破食积,治疟疾的功效。它不能润肺这个我知道,所以把它排除了。
雷丸这个药能杀虫,但是入丸散超过45度就挥发了,也不可能起到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也就帕斯掉了。
那除了我不知道的那两味就剩下一个花椒了,我只知道花椒是温理药,能散寒止疼,杀虫。
不知道它能不能润肺?但是我又不知道贯众和榧子的功效,那怎么办?
选吧!就选择花椒了。
结果一看答、案,人家给出的是榧子。
结果我今天特意去查了这个贯众和榧子的功、效。
贯众是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
榧子是润肺止咳、杀虫的功效,而且还有润肠的功效。
我忽然想起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凡是带子的都有润肠的功效。
那就说明榧子是上能润肺下能润肠了呗!
艾玛!不经过自己给自己考了这么几个题,自己还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你说不知道贯众和榧子的功效为啥不能在这两个之中选择一个呢?
想想花椒都没有润肺的功能还选择它?哪怕那两个蒙错了是不是也行呀?
要不说我这个人有时候轴的厉害呢?真的都把自己整不会了。
明天接着整理笔记给大家分享。今天这笔记整理加上不能语音,有点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