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数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职场生存压力详解2018》显示,受访人群日常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有一半以上是和工作有关。而面对职场压力,很多人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也没有解决的办法,迷茫、拖延、焦虑等阻碍也随之而来。
你是否也曾:
项目截止日期近在眼前,手头却还有一大堆任务没完成;
想要安静的完成工作,却不断有人催促或扔给你别的事情;
突发事件扰乱原有的计划,打得你措手不及……
压力的持续堆积,是否让你感觉快要爆炸了?
法国著名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专家、神经语言学家碧姬·德吕蒂(Brigitte Durruty)认为:复杂处境产生的压力会扰乱我们,从而影响行动。她创办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院,总结了20多年员工压力管理培训的经验,得出结论:人们可以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改变意识和行为,进而解决职场压力问题。
为了更系统的让人们了解压力,碧姬·德吕蒂著有《内心平静,才能快速行动》一书。这本书细化了所处压力当中的情绪阶段,并给出了大量的案例分析,系统性实用性俱佳,现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培训教材。
一、面对压力会产生哪些情绪?
作者认为,压力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积极行动,逃避压力,对抗压力,抑制压力。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不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案例来切身感受一下这些情绪。
假设你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领导新下发了一个任务,对你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刚接受任务的时候你会担心挑战难度太大自己是否能做好,但同时也在不断鼓励自己接受挑战,毕竟有突破才能有成长,完成了挑战,你的形象也会有好的提升。这个状态是处于积极行动阶段,持乐观态度,伴随着全身心的投入。
接下来,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你一边为寻找解决办法抓耳挠腮,一边想:要是没有接受这个任务就好了。但是,现在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让你越来越慌张。你对面成堆的工作,就像草原上的小羚羊面对猎豹一样,只想赶紧逃跑。这个状态处于逃避压力阶段,焦虑中伴随着恐慌。
工作继续进行着,第一次讨论会议中,你准备的方案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赞赏,有同事指出实操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细节问题,你的表达也不够清晰。会议结束后回到办公室,你觉得有点心烦气躁,本来应该先定好框架,但是却有人不断地提细节问题来打断你,另外,助手查找的资料出了一点差错,被领导指了出来。你正在气头上,助手拿着改好的资料进来了,并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抱歉。你看着他,追问前几天要的报告怎么还没拿过来,他却说手头还有很多工作没做,明天才能将报告交给你,此时你很抓狂,将他训斥了一通。这个状态处于对抗压力阶段,愤怒且敏感。
助手离开后,你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心里复杂,也显得有点消沉。对接下来的工作你没有什么头绪,大脑一片空白,只想先冷静冷静,但又同时承担这后续工作的压力,一切看起来有点复杂。这个状态处于抑制压力阶段,失去了动力,疲惫又有点悲伤。
碧姬·德吕蒂认为,压力的状态越强,人们的情绪反应越冲动。臣服于压力的影响之下,会失去理性行动的能力。相反的,压力减弱时,才能更具有韧性,反应更灵活。
二、为什么对压力有相应的情绪反应?
所有的情绪都由大脑产生,而大脑经过不断的进化,发展成两种行为模式:自动模式和适应模式。
自动模式:长期形成的思维或习惯,大脑能根据经历或学到的知识,迅速的做出决定
适应模式:需要思考后做出决定,能够适应面临的困境,并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上述四种情绪阶段,均属于自动模式下产生的,更受习惯和情感的影响。而适应模式更偏理性。但实际工作中,想要从容面对,需要在两种模式间切换自如,既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保持专业的水平,也能在面对困难时提出解决的方法。
上图为两种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自动模式更具“本能”。研究表明,自动模式的神经线路比适应模式传递的速度更快。因此,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用自动模式处理问题,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习惯、性格,很难打破常规。
但与此同时,因为有适应模式的存在,大脑具有可塑性,在事务繁杂、压力大的情况下,转为适应模式,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情绪、处理问题。
三、如何转到适应模式?
转变到适应模式需要从认知到行动都发生改变,当然,所有的改变都会带来一些困扰,耗费一定的时间。碧姬·德吕蒂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1.接受反价值观
价值观是随着个人成长而形成的思维、认知模式。反价值观是指我们不喜欢的行为和事情。价值观和反价值观像习惯一样,都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通常经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
和价值观相同的人在一起,工作会开心、融洽。而面对反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本能的会产生厌恶和抵抗的情绪。就像有时间观念的人不喜欢别人迟到,有洁癖的人厌恶脏乱差,急性子的人看不惯动作缓慢的人,这些感觉通常都是根深蒂固的。
接受反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考虑的是其行为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拿价值观是“高效行动”的人举例,他的反价值观就是“动作缓慢”。那么,动作缓慢的人做事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更集中注意力,细致的完成工作
缓慢的工作节奏和快速工作比起来更放松
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下“高效行动”是否也有不利之处:
可能更容易犯错
容易令人疲倦
行动的过程中没有太多时间用于思考
凡事都有双面性,“高效行动”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具体分析后我们发现,行动缓慢也并非没有优势。你仍可以保持快速的行动力,但接受反价值观能让你更灵活地处理原来不能接受地事情。
2.改变精神状态
日常工作总会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保持一样的状态,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产生的压力就会让人变得更易激进、愤怒,处于抵抗压力的状态。如果你想控制住这种状态,保持安静思考的能力,反向思考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另外,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能够使我们更好的面对压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该解决的总会解决。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才能更好的克服情绪的陷阱。
3.冷静积极的处理工作关系
遇到压力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转向适应模式的关键。保持倾听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冷静,进而控制过激的行为。
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专业内容上,也能适当的转移个人情绪。牢记工作准则,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是否合理。
碧姬·德吕蒂认为:降低压力状态是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行为。《内心平静,才能快速行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思维训练,避免面对压力时产生消极情绪:逃避、对抗、抑制压力。人人都会经历烦心事,那些不抱怨压力的人,往往是能更好的做到自我疏通。唯有学会控制情绪,及时转到适应模式,才能更好的应对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