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作者: 极光片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22:01 被阅读0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童年时最美的一段记忆,是在家公的老宅。每次回来我都习惯从柴房进门,因为柴房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坝子,院坝顶上爬满了葡萄藤,一到夏天结出一串串绿色的葡萄。我太馋,从来等不到葡萄成熟就会想要吃,那酸咪咪的味道像极了那时候才刚刚开始的人生。

通过院坝是做饭用的柴房,是那种很老式的土灶,需要烧柴火和木炭。大铁锅特别的大,一到做饭的时候灶里的柴火都会特别旺。大人们怕伤到我,总是不让我在柴房多做停留。

穿过柴房,便是正宅,宽大的堂屋放着古朴的太师椅,桌子上放着屏风和两个很别致的大罐子。5/6岁的我和4/5岁的二妹已经学会相互配合着,一个人放风,一个人去取罐子里存着的铜钱。不敢拿多,每次只偷摸着取走2、3个,怕被发现。玩一天之后又悄悄再放回罐子里,下次再来取。堂屋于我们总是带着一丝猎奇和游戏的味道。

堂屋出来,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家公在这里养了很多的花草,还有一个鱼池养着金鱼。院子中间有一套石桌石椅,大人们可以喝茶,我们可以玩捉迷藏。在院子各色的花草中,我最喜欢的是昙花。因为家公养了这株昙花,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在好多昙花要开放的夜晚,我们就一大家子人守在花园里,一边聊天一边静待花开。花开的时间很短,所以也特别美妙。花开之后1-2个小时,家公就会安排人把昙花摘下来,煮上一大锅美味的昙花煎蛋面,家人们一起分享。至今我爱昙花煎蛋面,因为那有家人在一起的味道。

四合院的北边,上几个台阶,就是家公的卧房。因为台阶很高,记忆中我很少进去。对里面的陈设几乎没有记忆,只记得有很多很多的书,在我认字多一些之后,到家公家里看书就成了另一种娱乐模式。

四合院的南边,是一排客房,三弟出生后就住在其中的一间。那间客房还保持着三舅舅和三舅妈结婚时的喜庆感觉,整个房间都是红彤彤的。那时,我和二妹特别喜欢趁大人们不注意,溜进这个房间,去看那个躺在婴儿床上的小可爱。我们俩都一致认为那是我们见到过的最好看的小婴儿,他就安安静静的躺着,粉雕玉琢的脸蛋,乌黑细长的睫毛,红红的嘴唇像一颗红樱桃。我们看着看着,就会忍不住俯下身去,在小脸上亲一口。然后,一股淡淡的奶香味传过来,我和二妹就会心一笑。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一刻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有血亲的另一个生命的相逢。

岁月如江河,两岸各西东。我、二妹、三弟都长大了,还有四妹和五弟。家公的老宅却已变成再也回不去的曾经。而人生,因为有了一次次的相逢,便有了一次次的送别。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020年11月15日送别家公

相关文章

  • 秋之絮语

    鱼儿送别水草 花儿送别清风 歌儿送别远行的人 残荷送别夕阳 露珠送别晨光 诗韵送别魂牵梦萦的心 说不出 道不尽 千...

  • 无题

    人走了一辈子,经历有无数离别,有时自己是送别者,有时自己是被送别者,送别者希望被送别者别离开,被送别者安慰着送别者...

  • 送别——来世的预约(5)寒酸的拜师宴

    送别——来世的预约(1) 送别——来世的预约(2) 送别——来世的预约(3) 送别——来世的预约(4) 纸上这么写...

  • 蒋军晶群文阅读课研究

    一、朴素的《送别》歌曲引入。 说说什么是“送别”! 第一次讨论:全诗没有都看见“送别”,为什么它会取名“送别。” ...

  • 寂寥的送别

    千种送别 流泪和沉默更增色 唯有寂寥的送别 唯有寂寥的送别 在你目所能及的地方 有你心所企及的人 唯有寂寥的送别 ...

  • 送别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最近好像总在送别,送别很久未见的老朋友,送别本在身边的好朋友。 16年夏天毕业,送别了在学校的...

  • 每一次挽留其实都是无奈的送别

    每一次的挽留其实都是在无奈的送别,送别我们的童年,送别父母的青春,直到送别老去的双亲。光阴无情易逝,年华留不住。 ...

  • 送别不成送别

    欠你一世年华/著 我还记得你 你可还记得我 晚风依旧吹着 然而我们却没有年轻时的快乐 好想问你是不是忘了 仍是婴儿...

  • 送别?没有送别

    北京的九月是换季的时节,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风雨交加,但同时也不违背“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古谚。我喜欢这种天气,既不躁...

  • 【 送别】

    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过无数次的送别。 有一种送别在村口,有一种送别在山岗,有一种送别在码头,有一种送别在车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uo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