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作者: 涛瑜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11-22 10:13 被阅读0次

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欢迎来到熊逸书院。今天谈谈秦观一首小词里的修辞特色,还有修辞背后的美学问题,你需要记住的是“距离产生美”的三个原因:第一,忽略细节;第二,摆脱工具意识;第三,激发敬畏心。

(1)感悟式的赏析和美学路线的理解

昨天讲到秦观的一首小词《浣溪沙》,重点在下阕的一组对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最后请你思考这样一个美学问题:秦观这样写,到底比常规语序的“梦似飞花”、“愁如丝雨”高明在哪里呢?要求是:不能用感悟体来解释,一定要给出理论化的解释才行。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为什么要强调它是“美学问题”,因为今天一般看到的诗词赏析都是感悟体的,带你去感受诗词的意境。既然是感受,那就会因人而异,没法把美的规律抽象出来。把美的规律抽象出来,这是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要做的事情。

所以美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离普通人的生活也很远。人们在日常语言当中经常误用“美学”这个词,把各种审美偏好说成是“某某美学”。我们平时说起美和丑的问题,都是凭着个人偏好,在个人偏好背后起作用的是时代偏好,但是,美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发生的,这种问题看上去很简单,甚至很愚蠢,但越是细想下去就越会让人困惑,这种刨根问底的工作正是美学家一直在做的。

中国搞美学的前辈,朱光潜是最著名的一位,他说过这样一番话:“如果你没有决定怎样才是美,你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美;如果你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你就没有理由说这件作品是艺术,那件作品不是艺术。世间固然也有许多不研究美学而批评文艺的人们,但是他们好像水手说天文,看护妇说医药,全凭粗疏的经验,没有严密的有系统的学理做根据。我并不敢忽视粗疏的经验,但是我敢说它不够用,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那我们就循着美学的思路,给秦观的特殊修辞找一找规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谁都知道这是比喻。人们为什么会用比喻呢?一般都是为了借助熟悉的东西来解释陌生的东西,或者借助形象来解释抽象。秦观的词里在描写一个精致女人的闲愁,闲愁总是没有来由的,既不像无产阶级苦大仇深,也不是具体受了某个人的委屈。一切都很好,但就是有点不高兴。这种愁到底是怎样的,她的梦又是怎样的,当然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她的情绪非常细腻、微妙。至于究竟有多细腻,多微妙,换言之就是梦有多轻,愁有多细,当然更说不清。为了把说不清的东西说清楚,就可以借助熟悉的、形象化的东西。我们都能感受到飘在空中的花瓣有多轻盈,毛毛雨的雨丝有多么纤细,那就可以理解她的梦到底有多轻盈,她的愁到底有多纤细了。

其实梦并不能用轻盈与否来衡量,愁也不能用纤细与否来衡量,只有实实在在的物体才能说“轻”说“细”。所以,说梦轻,说愁细,就已经在把虚幻的东西形象化、实体化了,再把它们比喻成飞花和丝雨,就使形象变得更形象了。形象思维是最直接、最省力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最喜欢的思维方式。文学要想有“直指人心”的效果,就必须把各种不形象的东西形象化,画面感和即视感越强,表达的力度就越强。秦观正是这方面的高手。

但是,把梦比作飞花,把愁比作丝雨,这也不算很高明,很多人都讲得出这种修辞。秦观反过来讲,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不说愁如丝雨,而说丝雨如愁,这是故意制造出语言上的陌生感,而制造出陌生感也就制造出了审美距离。我们都知道一句话:“距离产生美。”

用比喻来形象化是为了拉近距离,把比喻反过来讲是为了拉开距离,这一远一近之间的张力,体现出来的就是文学才华。

(2)拉开距离的三种意义

美感为什么需要距离,一般会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距离能使你只看得到轮廓,但看不到细节。比如一个城市到处脏乱差,怎么才能看起来漂亮呢?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打造夜景,人们远远一看,星星点点,万家灯火,灯光还有大的轮廓,很美,谁也看不到细节了。为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初见只看到轮廓,相处就能看到细节上的各种龌龊。第二个原因是,距离感可以让我们摆脱工具意识。比如我们去旅游,到陌生的地方走陌生的路,你的第一反应不会是“这条路是到单位的路”、“这条路是到学校的路”,只有摆脱了工具意识,才能产生审美意识。为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一般在初见的时候,你和对方还不会发生利益上的关系或者情感上的羁绊,对方对于你来说只是摆在你面前的一个形象,而不是合作伙伴、亲朋好友、上下级或者亲密爱人。第三个原因是,距离感可以激发敬畏心,敬畏心很容易转化为美感。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就是这个道理,仪式当中的语言和行为一定和生活化的语言、行为不一样,会把你拉到现实生活之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情境在这时候对你失去束缚力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做坏事的时候人们更需要仪式。当然,大多数的仪式都是为了做好事,比如婚礼。

只从这三点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审美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人并不是非要懂艺术才谈得上审美。你完全可以从美感的角度来经营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际关系,这是特别能够提升幸福指数的。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似曾相识,没错,我在讲儒家礼学的时候重点讲过礼学对于维系距离感的意义,现在你就会发现,“封建礼教”竟然能和美学一脉相通,是不是很神奇呢?

我在第二十九周讲《楚辞》的时候,还提到过一部十七世纪的法国架空小说《塞瓦兰人的历史》,你也许还记得,塞瓦利斯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朗诵了一篇长长的祈祷词,祈祷词是用诗歌语言来写的,深深打动了那些土著的心,激发起他们心底的敬意。而在这套诗歌语言里,最常用的一套修辞就是倒装。

倒装句就很有仪式感,特别能和日常语言拉开距离,而且并不像用典之类的修辞,它一点都不难懂,只是让你在理解的时候稍稍顿一下,感觉出它的不同寻常。比如杜甫的名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正常语序来说的话,应该是“鹦鹉啄馀香稻粒,凤皇栖老梧桐枝”,但杜甫为什么要拧着说呢?有些注释家给出过很迂回的解释,其实没那么复杂,清朝人洪亮吉只用一句话就说到位了:“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所谓“奇峭”,就是制造距离感,带你摆脱日常体验。

我们绕了这样一个大圈子,现在终于可以回到秦观的修辞了。飞花似梦,丝雨如愁,这种反过来写的比喻,本质上就是倒装句,就是要制造一点距离感。而更高明的是,在反过来理解之后,你依然可以正过来理解,于是飞花似梦,梦似飞花,丝雨如愁,愁如丝雨,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交织在一起,互为本体又互为喻体。这种虚虚实实的感觉,不能被处理得更好了。

今日思考

那么,对比一下上周讲过的《花间集》里边几首同样描写美女的词,你能看出秦观的写法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吗?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今日得到

最后复习一下。今天谈到秦观一首小词里的修辞特色,还有修辞背后的美学问题,你需要记住的是“距离产生美”的三个原因:第一,忽略细节;第二,摆脱工具意识;第三,激发敬畏心。

相关文章

  • 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距离”

    一个709的路程把我们两个搁在两地,两年的时间使我注意上你。“网恋”可笑的两个字发生在自己身上,嗯……不知道怎么表...

  • 为什么婆媳应该分开?

    为什么婆媳应该分开?因为距离产生美。

  • 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你在那边,我在这边; 距离产生美,你在后排,我在前排; 距离产生美,你个儿高,我个儿矮; 距离产生美,...

  • 距离产生美

    世上所有的美感,其实是一种陌生感和遥远感。一览无余只会徒生厌倦。所以人间最美的距离,就在将够着却又还没够着的地方。

  • 距离产生美

    来自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的研究人员对自愿者进行了意识反应测试,他们发现:那...

  • 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我一直相信。却一直掌握不好这个距离感,因为我认为这个“距离”,不仅仅指物理空间上的远近,还包括心理情感...

  • 距离产生美

    保持一定距离,最安全。 今天高速上因为前方修路严重拥堵4公里,大家都前后一点点挪着往前走,在走到两公里的左右的时候...

  • 距离产生美

    怀念不一定就要相见,喜欢不一定就要在一起,你要相信,每一种距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 距离产生美

    文/落花聽雨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时,也会因为距离而产生独特美。沉淀在内心的隔阂也会被它神奇的力量所化解,理解和宽...

  • 距离产生美

    我想“距离产生美”不仅适用于亲人,爱人,同样适用于你的朋友,我会羡慕相亲相爱,全心全意付出的亲情,会羡慕浓情蜜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vn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