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35+君说留给我们大器晚成的时间不多了。呵呵~,讲道理,这一大碗鸡汤真心干不下。
指北君时常告诫自己,千万勿要有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妄念。什么是妄念?“大器晚成”这种。
莫等闲?不不不,你所见的通常结果是:秃了少年头,空悲切。
于是前日饭桌上,我问35+君:你开篇就写的那么励志是要怎样?我们是一个发布招聘信息,分享求职经验的公众号,被你整个带跑偏了,各种来问这号究竟是干嘛的。
某君微微一笑:贵司给稿费了吗?诸多意见,要不你自己来?
嘿,我个暴脾气...
转身默默买了张《人生大事》的电影票双手奉上。
好吧,今天换指北君来敲黑板,曰:人生大事。
之前对朱一龙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剧《知否》里的齐小公爷,甚至一度以为他只是个电视剧演员。没想到入殓师这么一个冷门的职业形象,被他演绎的颇为出彩。当然,我更喜欢电影里那个执着的小女孩。
殡葬业,大概是360行里最被人避讳的工作之一。打从记事起,很长时间,路过电影里“上天堂”这样铺子,我都会绕出去几米远,惟恐避之不及,却也不知道躲的是什么。也没曾想过,内里有多少像莫三妹那样子承父业的年轻人。
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当中会有多少人能把那本殡葬日志一格一格地坚持写下去,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的尊严和价值。
但至少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温暖而有力的回应。
其实每份职业明亮与否,全在于自己内心的温度。你感知到的是快乐,还是沉重,决定了你对它的态度,虽然不一定能决定结果。
前两天有篇文章,《疫情下,当一个失业的中年人表演上班》,冲上了热搜。写的是“双减”失业后的主人公,在“夹心层”里挣扎的故事。很多人表示共情,也有人感叹风险意识太薄弱,甚至质疑为什么不用那套二环的房子换一个自由,逃离困境。
你看,说好的感同身受呢?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背负的责任也不会均等。重压之下,有人怨天不公,有人备下遗书,有人买好车票,启程去往下一站,有人扛起爱情亲情继续坚守。所以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互为镜像的感同身受,认知差异罢了。
记得上一次离职创业,震惊了一票好友,问来的都是“为什么”“再想想”“去哪啊”,直到有个家伙敲来一句“开心吗?” 瞬间一击破防。是啊,这世上匆匆一过数十载,若全凭理智,该多无聊。
做人嘛,开心最重要。池衙内说:只要锄头挥的勤,没有挖不了的墙角。这心态就挺好。
那工作能换来这些吗?恐怕可以。你看老板们不就在用微薄的工资,买走你的快乐吗?
戏言,勿要当真
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也就不会有普世的鸡汤。
你想挣钱,那就试着做个斜杠青年/中年/老年,“斜杠”可能就是你跌倒后的那一副创可贴;你想体面,那就去干下35+君的上一碗鸡汤,然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好了。
你想体面又开心地挣钱?来关注3040研究所吧!
毕竟指北君的座右铭是:饿不死,穷开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人生大事,除去生死,也就是个擦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