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郁达夫笔下的秋

郁达夫笔下的秋

作者: Chle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12:52 被阅读0次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色是画家笔下多情的浪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天的美是一份沧桑的美,具有风骨的美感。

今天分享神韵清新,典雅质朴同时又蕴含着深沉悲凉美感的北国秋景图——《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在1934年8月所著的散文。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一一北平,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远居杭州,但依旧感受到国事危机。因而当他到大北平后触景生情,写下了《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本文描写了故都的秋景、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表达出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有独钟;同时也像我们描绘的事“悲凉秋景”,流露的是“悲凉”心绪。《故都的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秋之作。郁达夫借助独特而深刻的审美感知能力,表现一种具有古典色彩的审美情趣,营造一种独立的美的形态,表达对故都之秋的挚爱之情。

故事里的秋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气息,清新隽永的语言,不带腻,不浓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故都的秋》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用饱含浓情的笔调呈现了"色彩浓郁,永久回忆"的独特的故都韵味,同时也折射出"清、静,悲凉"的心境,丰富又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孤独。

故都的“秋”,其实更多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爱国”一一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本文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情中又含有秋的落寞﹣﹣这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写照,是对祖国命运衰微的感叹。

郁达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的审美感知能力既是深刻的,也是独特的。对于“故都的秋”这种审美形态而言,其深刻之处体现在郁达夫在欣赏这种审美形态时所具有的细腻深邃的感知能力,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其独特之处体现在他欣赏这种美的形态时所特有的古典视角,这种古典视角使郁达夫眼中的故都之秋呈现出古朴简约而又不失典丽精工的美学特质。

读《故都的秋》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深深的感悟到作为一个中国现代处于忧患时代作家的良知,作者在用自己铿锵有力的笔告知人们一种真情,一种久久埋葬在中国文化下的幽情。

相关文章

  • 向生活妥协

    今天天气有点凉了,看来是深秋了,有点秋天的感觉了。秋天我想到中学的时候学到郁达夫的文章笔下写的秋天,郁达夫笔下的秋...

  • 金泽之秋

    很喜欢郁达夫笔下的秋,是的呢,老郁笔下的秋多美啊,饮一杯清茶淡酒,隐秘在如火秋枫中,静看秋雨飘零,秋婵鸣声...

  • 龙樱

    今天上课讲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笔下的北平的秋天很静谧还透着悲凉,与老舍的《北平的秋》风格不同。于是我就...

  • 阳光免费,光阴很贵

    果然是秋高气爽。纵使没有郁达夫所说的北方的秋的况味,秋的萧索。甚至在他笔下,一个近乎没有秋天的南方——我...

  • 2019-02-16

    慕 秋 ——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有感 ...

  • 郁达夫笔下的“弱”女子

    如果说鲁迅是坚硬的磐石,那么,我想郁达夫一定是阵轻柔的清风,对于不谙世事的我来说,风的轻灵胜过石的冷硬,不至...

  • 上海TOP6小资马路推荐【多图预警】

    郁达夫笔下的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虽悲凉却静的令人向往,他本人甚至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

  • 秋日奇思妙想

    近期一股冷空气从北往南,南方早晚气温明显下降。南方的秋天跟郁达夫笔下北国的秋相比,与夏日无差别的绿植日晒和熙...

  • 【原创】我是很喜欢秋的,你呢?

    多少年,每到秋凉,总会惦念起,在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是“一阵秋雨一阵凉”。总觉得这意境,在我生活的这里也是...

  • 读书专题周刊·第14期

    卷首语 为乐趣而读书 本期精选文章5篇。这一期的周刊有点像秋天,有点像冬天。秋天是郁达夫笔下那种《故都的秋》,冬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郁达夫笔下的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x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