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郑晓龙导演的《芈月传》12月份要播出了,才想起之前看过他前些年导演的《甄嬛传》。《甄嬛传》是我十年来唯一完整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原因一是大家都说好看,很是好奇它究竟好在哪里,二是主演孙俪、陈建斌和蔡少芬等都不是我讨厌的演员。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早就想写点感后感之类的,要不是《芈月传》,我都忘了这个想法。
评论这部电视剧可以有多个角度,宫廷斗争是其主线,剧情峰回路转又不雷人,这在当今中国电视剧中已不多见。剧中人物矛盾突出又鲜明,而造就这些矛盾的根源是爱情至上与权利至上的碰撞。
甄嬛是典型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从这一点上说,皇后、华妃和甄嬛其实是同一类人,她们都深爱皇帝。只不过华妃是激进派,皇帝是我的,谁抢谁完蛋,皇后是个阴谋家,谁抢阴死谁,甄嬛是个温和派,不管怎样,皇帝爱我就行。在电视剧的一开始,甄嬛在庙里敬香许愿:“若要嫁人,一定要嫁于这世界上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这是甄嬛爱情至上的写照。可阴差阳错,她最终去了一个权力至上的道场:后宫。 初入后宫的甄嬛天真烂漫,不适应宫中的环境,见华妃呼风唤雨、阴狠毒辣,吓得慌称生病,欲在宫中了此一生。甄嬛的可贵之处是她平淡无求,得宠后也只是希望皇帝能施舍感情:不求对我一人好, 但求对我真心。后来甄嬛在明争暗斗中也学会了权术,和华妃、皇后等后宫之人没有什么两样,但观众的情感似乎都站在甄嬛这边,原因是甄嬛不是主动的去算计他人,都是被逼后作出的反应。
皇帝待甄嬛与其他嫔妃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妃嫔无非是皇帝留了牌子,洗一洗被人抬到皇帝的床上。皇帝和甄嬛之间更像是自由恋爱,从偶遇、相识、相知到产生爱情,显得那么自然。皇帝是一个风雅、有才情的人,后宫的妃嫔们虽容貌各异,但其实都是想方设法讨好皇帝,作为一个阅历无数女人的人来说,实难让皇帝提起兴趣。最终只能落得个“也就这样”的印象。 皇帝和妃嫔们没有共同语言,在后宫中没有能聊得来的人,这可能是皇帝最郁闷的事情。甄嬛一开始就表现出独有的才情,选秀上“嬛嬛一袅楚宫腰”引起皇帝的注意,倚梅园里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更是让皇帝梦萦牵绕。那年杏花微雨,皇帝和甄嬛在后花园秋千上的邂逅,雨中的约定和等候,再到一支惊鸿舞,皇帝就彻底被俘获了。最后甄嬛更是能与皇帝讨论政事,每每都能说到皇帝的心坎上,这点让皇帝很惊喜。如果说一个男子用坚韧、勇敢影响世人,那么一个有才华、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女子能够融化她所触及的身边人。皇帝是爱甄嬛的,即使是甄嬛后来出家,皇帝仍然常念着她,在凌云峰再见甄嬛时,陈建斌把皇帝见老情人的激动心情演的非常好。 我常常在想,如果皇帝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那该有多好。皇帝和甄嬛有很多浪漫的回忆,在皇帝快死的时候和甄嬛说的那段话让人记忆犹新:朕想起从前,与你同在圆明园消暑,傍晚闲来无事,一同乘凉,你的头发就这样散开,你的头伏在朕的膝上,没有一点珠饰,当真是极美。画面太美……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权利如爱情一样,能让人着魔,所以皇帝在与甄嬛的关系上,有时像一个缠绵的爱人,有时却像一个冰冷的皇帝,他在丈夫和皇帝角色的来回切换之中迷失了本性。皇帝可以爱甄嬛,但是却不可触碰到他权利的底线。
皇帝因纯元的一件衣服和甄嬛的闹翻体现了皇后的处心积虑、揭示了皇帝内心的伤疤,标志着甄嬛爱情至上主义的破灭。皇帝的心理有很多阴暗面,他从小缺乏母爱。为争夺皇位,对兄弟手足所做的事情就不说了,单就对纯元一事上就颇让人费解。纯元漂亮、仁爱、得体,女神一般,任何人都比不上她。观众体验到更多的是一种神秘感,宫中所有的人都隐瞒甄嬛像纯元的事实,对皇帝而言,纯元不仅是个秘密,因为能与人分享才算秘密,如果秘密只有烂在自己的心里,从不对他人说,便成了死结,纯元就是皇帝心里的死结。
作为一个妃嫔,甄嬛其实是无需在意纯元的事情的,可正如皇后所说:甄嬛心性那么高,肯定不会原谅皇帝,这里的“心性”,其实也就是甄嬛的爱情至上主义,她不能承受自己只是他人的替代,但皇帝却认为甄嬛“长得像纯元也算是她的福气了”。按当下的情形看,这其实就是一个女的因老公对初恋念念不忘闹矛盾,未必导致决裂,真正让两人决裂的是皇帝认为甄嬛及甄远道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利。
甄嬛和十七爷的恋情更像是姐弟恋,论眼界、视野十七爷完全不能和皇帝相提并论,论才情,十七爷也不过弄些诗词歌赋、玩些乐器哄哄小女生罢了,这一点也比不过皇帝,但十七爷对甄嬛是真爱,当然温实初对甄嬛也是真爱,不过相对温实初而言,十七爷算是高富帅了,并且十七爷能给甄嬛一个爱情至上的童话。
世间有许多事能让人着迷,权利能让人上瘾,爱情也能让人痴迷,或许我们过于追求哪一种都是错。当然现实中的人多数都会权衡,所以也就没有电视剧中的悲剧了。
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女孩变成一个深谙权术的熹贵妃、太后,却失去了很多,最可惜的是失去了当年进宫时的那份天真烂漫,但她再也回不去了,不禁让人感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