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7月,漫长而又短暂。
说漫长,一是因为天气的炎热,高达40度的室外温度,让人特别难耐;二是因为等待儿子的高考录取通知,虽然分数早已知晓,志愿也在6月填报完毕,但最终录取的学校直到7月20日才得知,等待的滋味实在是一种折磨。
短暂呢,则是因为31天里的每一天都感觉特别忙碌、充实。
01值得记住的那些事儿
1.开通了花语读写公众号,共发文3篇。
2.拍摄《论语》解读小视频15个。
3.阅读书籍7本。
重读《论语译注》,与班级的孩子们一起背诵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不抱怨的规则》教会我们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钱穆先生的《孔子传》是一本文言文著作,特别难啃。着重阅读了需要写领读稿的部分,其余的内容借助群里的领读了解。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发现的特别好的解决沟通问题的方式,适合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马丁·塞利格曼和卡文·莱维奇合著的《教出乐观的孩子》,着重围绕乐观展开。乐观的四大思维、ABC模式都是值得在生活中实践的教育方法。
乔恩·戈登的《咖啡豆》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小册子,仅用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逐字逐句读完。想要做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取决于我们自己。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胡萝卜、鸡蛋会被外界环境影响,变得软弱或者冷漠,选择咖啡豆则会由内而外去改变环境。
《自媒体写作,从基本功到实战方法》是在新华书店阅读的,大致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方法,与《从零开始学写作》《精进写作》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也有独到之处。
4.简书日更30篇。
无论轻松还是劳累,每日的短文更新成了必须做的事情。内容如何姑且不论,单纯只是为了坚持下来。其间有一天超过了更新时间,也就不勉强自己了。
5.手写日记30篇。每天清晨早起自由写作500字以上,坚持了11个月了,因头疼而遗漏了一天,一直耿耿于怀。
6.完成了新媒体文章(2300字左右)两篇,打卡作业27篇;
7.撰写领读稿2篇(《孔子传》和《非暴力沟通》)和参与群里的领读2次;
8.完成书评文2篇(《不抱怨的规则》和《教出乐观的孩子》)
9.撰写并提交课题结题报告。
10.投稿2篇,未过稿。
11.坚持写每日收获、感恩日记31次。
12.20日终于查到了儿子的录取学校——三峡大学,得知录取的专业是智能制造工程,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下。
02参与就是成长
①报名参加10天的游泳学习,虽没有完全学会,但基本动作和方法掌握了,剩下的就是持续练习了。
②学习检视阅读法,抓关键词句扫读,阅读的速度有所提高,也需要刻意练习。
③拍摄《论语》解读小视频,不会剪辑,显得非常粗糙。且只拍了“学而篇”,没有坚持。但对解读过的内容理解更深刻了。
④每日复盘让我对自己的每一天更清晰,虽然每日的目标设定常常没有完成,但明白了“注意力在哪,成绩就在哪”。
03需要提升的能力
1.积极行动。行动力是硬伤,总想要做得更好,结果就常常没有完成。牢记“先完成再完美”原则,先做了再说。
2.时间管理。听了《时间的格局》语音讲解,要学会记录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生命中每一分钟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目标设定。目标设定要合理,专注。
4.要事先做。每一次设定的目标,要将重要的事情先做完。
5.沟通实践。读了《非暴力沟通》,要将非暴力沟通付诸于实践。
6.调整心态。爱自己,包容自己的不足。不焦虑,不心急,快乐、安静、慢慢成长。
04写在最后
2022年7月已悄然溜走,充满希望的8月已款款而来。带着拔节成长的痛楚与希翼,坚定而执着地前进,开创崭新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