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学的咨询前10次基本都是磨合阶段,经常会有来访在这个期间提出她们的质疑:咨询有用吗?这个咨询师能帮助到我吗?这么想到啥说啥能有意义吗?于是,就有些来访耐不住离开了,有的来访则坚持了下来,她们想再给自己一些机会和时间看看效果,就这样坚持着试试的心态,她们就真的在一段时间后还看到了一些效果。至少,我工作20次以上的来访普遍给我的这个反馈。
想起刚开始和外国督导工作时是同样的情境,我对她除了头衔和受训背景外一无所知,再加上双方语言不是那么通畅,经常会有听错听不懂的时候。我在很焦躁的同时会有一大顿的问题冒出来:她的水平怎么样?她对中国文化能理解吗?国外的案例是不是并不如国内的复杂多样化呢?在第一次结束时,我告诉自己再坚持3个月,如果还感觉不好就及时停下来。但是,从第二次开始,我就能越来越听懂她的表述,也感受到她的用心,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就能体验到她带给我的很多收获。如果我一开始因为对她的很多质疑而选择放弃,也就放弃了结识一个优秀前辈的机会。
一段关系,无论和人,和物,都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发生。唯有“相信”才不会让自己轻易的放弃,因此更容易有收获。
当然,并不是说在关系中感受到多痛苦都要强迫自己坚持,因为有些关系就是不合适,这种情况还是越早离开越好。所以好的方式是给自己一段尝试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