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讲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我曾一直以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谁又会想的改变呢?
可是作者在一开始就否认了我这个想法。
从情感上讲,父母几乎一辈子都是我们的避风港,但从关系上来讲,并不表示我们要一直用同样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相处和维持关系。
在我的家庭里,母亲一直都是个强势的人,父亲也是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自从上了初中,我就再没有被允许看过电视、接触过电脑。
并长期受到他们“压迫”直到高中毕业。
现在的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可在他们面前还是不敢看电视,甚至不敢掏出手机来玩,在我的潜意识里,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错误的。
而我在上了高中后,看到周围的同学人人都有手机我却没有时,曾愤恨的说:以后我绝不可能成为你们这样的父母!
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不喜欢过生日的来访者,每年生日前后她都会极力回避所有的庆祝活动。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在她小时候,父亲喜欢以她生日的名义大宴宾客,而她则需要跟着父亲向来宾赔笑,在许多并不熟悉的大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和才华。
可是这样的生日她过得并不开心,因为这一天本应该是属于她的,却被父亲“挟持”,所以逐渐形成了回避生日的习惯。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因为你一直没有发声,所以他默认了你作为孩子的从属角色,于是一直主动承担着为你规划生日活动的责任?他有很多方式宴请宾客,为什么非得占用你的生日?会不会你和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僵持,多半是因为你们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相处方式?”
联系到她,我忽然间想到我自己,我有好好坐下来跟父母讲自己的需求吗?
或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隐藏着这样的想法:说了也不会被理解。
这样逃避问题的行为造就了我一直认为是我的父母不理解我,但父母也从未了解过我的想法,又何尝去理解呢?
成长不是一个抛弃本能行为的过程,而是丰富本能行为的过程。
一直背负着过去的包袱,你对未来的期待和动力都会受到限制。
走出阴影,你才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全部经历,尤其是那些你曾经不看会的部分。
当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去感受、探索和学习,你会发现眼中的世界和以前不同了,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