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爸:为什么别人行,你却不行?| 残酷的逼问

聊爸:为什么别人行,你却不行?| 残酷的逼问

作者: 聊爸 | 来源:发表于2016-10-29 10:53 被阅读55次

    詹晶明聊爸

    当孩子写作业很慢,到很晚,妈妈急起来了就会逼问:“怎么每天都要拖到这么晚,别人怎么都可以写得快,你怎么就不可以?!”

    当孩子读书背诵,十几遍下来,还是磕磕巴巴地在艰难地回忆,妈妈急了,也会逼问:“为什么读书到你这里就这么难?别的同学是怎么背下来的,别人行,为什么你就不行呢?!”

    我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不是会经常听到有父母这么逼问孩子的?而且每当父母这么逼问的时候,孩子都是哑口无言的,父母将会取得绝对的胜利。

    但是,我们有想过孩子在这样的逼问下,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吗?他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来应对这样的逼问吗?—— 有一个事实,我们这些被逼问的孩子一定是存在的,那就是: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行

    如果他知道,他一定也会行了;再如果他有一天知道,那个行的同学有非常厉害的爸爸妈妈,那他不行的原因就是,我没有那么厉害的父母;或者再如果他有一天观察到,那个行的同学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孩子,那他不行的原因就是,老师不喜欢我……

    总之,孩子是很难知道,自己不行的真正原因在哪里?这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的父母知道吗?我们的父母有特别去思考过这个自己提出来的命题吗?我想大部分的父母是没有去深究的,如果深究了,他们也就不会这么残酷地逼问了!

    前不久,一个越洋的留学生,从澳大利亚给视频过来,她哭诉自己很难受,说来到这里读书之前,内心是充满了坚定的理想和目标的,而且也非常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的。可是真的没有想到,开学不到两周,她整个人都被颠倒了,觉得自己很迷茫,学习也很艰难,还有突然感到所有的目标和理想都不复存在了,很恐惧。

    她告诉我,她也求助过自己的母亲,也哭诉过自己内心莫名的恐惧和担忧,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妈妈很直接地逼问她:

    其他同学也这样吗?为什么别的同学可以,你却不行呢?如果你实在觉得不行,我就给订张机票回国吧,不要在继续读了……

    这孩子只好选择不再继续表达,甚至去安抚母亲的情绪,可是这孩子却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别人可以

    而自己却不行

    其实,在思考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不准确性。那就是别人未必行,但别人可能不说,甚至都在放弃。因为,她可以看到有些同学其实基本上听不懂课程内容,比她要差很多;还有的同学,干脆就没有去上什么课而是在宿舍睡觉……

    当然,她也知道有的同学,也和她一样,着急,也可能在求助父母的支持……那些“行”的同学们在哪里呢?也许在,可是她没有看见,不过她还是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行的,但她真心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那么“行”?

    她的焦虑,被母亲逼问得想不通,甚至想去见见心理医生,是不是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就这样被逼问得怀疑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在国外留学的孩子,比起在国内读书的孩子,更害怕听到父母这句残酷的逼问

    为什么别人可以

    你却不行?!

    面对这样的父母逼问孩子的问题,我真想问问这些父母,他们这句话的逻辑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自己能接受这个逻辑吗?

    别人行,怎么就我必须行呢?这里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吗?

    那别人能做省长,怎么你就不能做到呢?我们的父母能接受这样的逻辑吗?

    马云能赚那么多钱,开一个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你为什么就不可以呢?你们不都是同龄人吗?我们的父母你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很多听起来很有道理的逼问,其实根本就是谬误!

    那位在国外留学的孩子,刚刚入学,一切课程又都是全英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与在中国的全英文教学不同。在英语母语国,教授们上课的态度和思维也都是全英文的——自由,自我,自信。

    对于一个在中国国内,接受过的教育都是被老师灌输,老师对知识传递都是“嚼烂了再喂食”的孩子们来说,真的有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期需要度过。

    那里的课程教学,常常老师按照自己的自由习惯,将每个定义发挥性的讲授完之后,就需要学生们自己去领悟,并查询相关的资料,再确认正确标准的定义,而作业就是用自己查询到的相关知识,举几个现实案例来加以说明。

    老师批改作业,就是看学生们举例说明的是否符合正确的知识要领,判断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关键的知识点,并是否可以完整的运用,而给出评价。

    这是完全需要自学和自我学术研究能力才能完成的课业呀!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学到高中,哪里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和训练?现在猛然一下,要这样学习了,而且这所名牌大学的挂科率几乎是被确定要在70%以上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是否现在可以想象得出了,我们的孩子内心的那份恐惧呢?你是否可以多一点理解,我们的孩子正在接收这怎样的适应性煎熬?尤其是对于自我要求很高的,好强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压力得有多大呀?!

    在国内,我没有听说过哪所大学的挂科率被确定要在70%以上,更没有听说过哪所大学的毕业率,只有25%,但在很多英语国家,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这样的情况是比比皆是的,因为他们需要更好的成绩,更优秀的人才来确保他们学校学历教育的“含金量”,以给世人提供更有保障的精英人才。

    所以,留学不是一件很多国人父母以为的,自由而充满烂漫主义色彩的学习过程,而恰恰相反,留学是一件非常严肃,需要学习目的明确,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一项值得尊敬的学习过程。在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口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描述在国外留学的情况——

    只要学校选得好,年年都高考

    我很理解,很能体谅一个这样的孩子,在留学第一年里所要经历的痛苦,所以,我建议那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大一孩子说:

    不着急,暂时忘记之前的期待和目标吧,尽快让自己适应过来,而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学校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不增加其他内容,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准确度。

    当我们可以慢慢地腾出时间出来,可以稍微从容地应对学业的时候,就是我们已经开始适应的时候了。

    请相信我,在那时,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一切不过如此,你开始可以逐步自由地重新回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上来了,并且能从学业的特色里更清晰、更完善地思考,学业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作用和贡献了!

    在澳大利亚留学,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成为世界职业达人,这个国家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强大的国际职业性特征,这是澳大利亚国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坚决执行了N多年。

    在澳大利亚留学,将会体验到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 ——一种鼓励协助、创新、创意、独立思考,沟通表达的教育风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术、个性和未来职业素养上,建立增加个人优势的珍贵技巧 。

    因此,在这个国家的大学留学,需要改变我们上学读书,应考毕业的习惯思维,要重新建立起以上学思考,研究发展,服务未来职业为主线的读书求学观念。否则,我们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错失良机。

    对此,我们的父母也要特别的关注和理解孩子的不适应期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和鼓励,也多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来协助孩子从思维,学术,职业的角度尽快适应这典型国际化的教育体制。

    为什么别人行

    而你却不行

    这个逼问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无论对于刚刚入读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对已经入读大学,甚至留学国外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逼问!它深深地刺伤着我们孩子的自信心,如同我们的父母在想全世界宣告,他的孩子是最无能的那个一样。

    而这样的逼问,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符合正常的逻辑,除了伤害,还是伤害。当我们的孩子遇到学习,生活,或人际的困境时,唯一能求助的是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是求助得到的却是如此冷漠的逼问,那孩子还能继续与我们的父母真心交流和沟通吗?

    前天,我还收到一位母亲焦虑的留言咨询:

    聊爸,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我女儿现在小学六年级,很多事情跟她沟通,她总是表现出很不耐烦、甚至蔑视的样子,就是脸侧向一边,嘴里发出“切”这样的声音、眼睛看一眼你,然后又瞥向一边。

    尤其是在给她评讲试卷或者错题时,跟她讲解错在哪里,她根本不愿意听,然后坐在凳子上,一个劲地动,完全没有安静下来,也根本听不进去。

    问她听明白了没有,她说听明白了,但让她演算,就明显得发呆个一两分钟,节奏很慢。

    现在得准备小升初了,她还是这种状态,真是急死家长了。请问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我们家长又应该怎么处理?

    聊爸回复

    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吧,孩子的态度是在与你“永远正确”的态度抗衡。你尝试一下增加对孩子的理解和赞赏,而不再凡事都看到了孩子的不足,也许会缓解很多。

    还有呀,孩子永远都不会有小升初的急迫意识的,她们只有我高兴,或不高兴的认知的。这点,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认识到了,并运用好,一切问题都好解决了。祝福孩子!

    之后,这位母亲回复我,也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在过去的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是比较强势的,但依然还是觉得孩子有贪玩的现象,孩子有故意拖拉作业的想象,孩子有不认真学习,甚至不爱学习的想象……。

    我想这些现象肯定都是存在的,而且如果我们父母的内心还暗藏着那句——

    为什么别人行

    而你却不行

    那么这样的现象还会加剧,它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强势,急迫,目的性而有所改善;它们只会在被父母的理解,包容,赞赏,肯定的状态下,才会得到化解和改变。

    尤其是孩子已经到了小学六年级,这是青春初期阶段,内心的自我会得到更大更快速的发展,孩子期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渴望会大过任何期待,不要以为孩子在玩小玩意,就觉得她心智很小,那些小玩意,其实与她幼年时的布偶已经有着不同的意义了——现在更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依恋。

    走进孩子的小玩意世界吧,亲爱的妈妈,你的心也会柔软很多,孩子也能很快真正得到你的协助,进入小升初的冲刺轨道。

    这个年龄的孩子

    谁能理解她,她就听谁的

    做什么事情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谁让她做的

    请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放下正确无比的身段和光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吧!在哪里,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孩子,也能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孤独和无助。

    我们也会更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爸:为什么别人行,你却不行?| 残酷的逼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fy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