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扫雪烹茶读书书籍
提高选择能力,只要一步——《决断力》第七章

提高选择能力,只要一步——《决断力》第七章

作者: edwardzhang24 | 来源:发表于2016-12-15 12:01 被阅读469次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章主要讲述尝试,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做出重要决策之前,不要直接投入进去,而是先试深浅

    这不是常识吗?可是,不少人却做不到,他们往往跟着感觉走,或随大流以至于做出一些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选择。

    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容易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过度自信。

    1.跟着感觉走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案例:

    1.一名叫史蒂夫的学生决定去读医学院,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考虑其他可能性——医学院乃至法学院,最终决定医学院是他的最佳选择。他认为自己喜欢化学,也喜欢医疗保健方面的工作。他觉得药剂师那样的生活——有着还算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优厚的薪金——会很适合他。但对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决定来说,这个证据实在是太单薄了。

    这种情形就迫切地需要他进行尝试,而一个简单的尝试方法就是去药房工作几个星期。如果必要的话,他应该明智地选择无偿劳动以得到那份工作。

    这种尝试的观念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每年仍然有大批的学生在没做过类似实验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有从来没有在律师事务所待过一天的法学学生,还有从未在一家医院或诊所待过的医学院学生,也有从未在一家公司实习过财务专业的学生。假设一下,你读完四年大学,只是为了将来从事自己并不喜欢和适合的职业,这样的决策有多糟。

    案例中史蒂夫当然是相信自己的感觉,既然知道了药学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为什么还要浪费精力去做一个无薪的实习生呢?

    也许他的预测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就算史蒂夫最后的结果完美,那也只是运气好而已。

    这种“我凭感觉就知道”的态度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我们不想进行尝试,怕麻烦,因为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我们相信自己的预测能力,我明明知道事情的发展会那样,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尝试呢?

    可是,我们的预测能力真有那么强吗?

    2.不相信金融危机的代价

    我的一个欧洲客户,是化学和商学双博士,商业经验丰富,聪明睿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欧洲经济受到重创,一些企业开始收缩、减少投资。我们公司的销售也大幅下滑,客户却奇迹般地没受什么影响。他自信满满地对我说,他们公司管理模式独特,竞争力强,金融危机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

    相反,他还趁原料价格低迷时大幅增加采购,我一再提醒他注意库存量,防止风险,他却完全听不进去。他预测,金融危机会很快结束。

    不料,2009年,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在化工企业慢慢显现。他的大客户完全停止了采购,由于大量库存积压,他苦不堪言。

    过度自信的预测,让他抄底失败,损失惨重。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也不能怪他。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都是第一次遇到。何况,全球有上百万名受过训练的经济学家,却没有一个人准确地预测到这场危机。

    这样看来,专家的预测也是不靠谱的。

    3.Try and Error(试错)

    一项调查发现,60%的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前甚至都没有写过企划书。他们会通过尝试来解决不确定性。尝试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探索现实而非预测现实的方法

    我们公司在发展新的供应商时,不仅要实地去考察,和他们交流。在一开始下订单时,不管对方承诺有多好,我们对其印象再佳,我们都会把订单数量限制在小范围内。去尝试感受对方的服务是否周到?交货是否及时?产品质量是否稳定?,满意后再把订单量慢慢放大。这样做会很花时间,但安全性很高,不会因质量等问题而给我们带来麻烦。

    Try and error(试错)的方法不仅在商业中有效,在家里也可以尝试。

    盖比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叫科林。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科林常常不会听从父母的要求。比如在2011年的春天,他对父亲要他在下楼吃早饭前就穿戴整齐的要求提出了抗议。盖比其实并不十分在意科林在饭桌前穿的是什么,他担心的是科林如果不先穿戴好的话上学就会迟到。“但是我穿着睡衣更舒服!”科林争辩道。

    几次争论后,他们两个人都感到很沮丧,于是盖比决定改变策略。他对儿子说,“好吧,让我们在三天内按你的想法试试看。但是在这三天里你只要迟到一次,那我们就回到原来的样子。”

    科林在测试中取得了成功。他穿着睡衣吃饭,并且上学也很准时。所以这一新的做法持续了下去,双方对这一结果都感到更满意。

    科林是幸运的,他的父亲开明而灵活。我们不少父母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大概会动用家长权威去压服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在职场,我们偶尔也会遇到和上司意见不符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个案例。请求上司在小范围内,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给予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请求通过的概率也会增加很多。

    当年我从银行辞职出来,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于是,我把简历投向了不同的行业。短期试过当翻译,做英语培训,做兼职,甚至在期货培训中心呆了一周。然后又在外企干过财务,后来进入外贸企业,多种尝试后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年轻的时候,很少有人确切地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因为就业或房贷压力,我们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基本上是正确的选择方式。可是,如果在不喜欢的行业呆太久,就可能像温水煮蛙一样,失去摆脱困境的勇气和能力。

    所以,年轻的时候,不妨多尝试不同行业,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

    一般情况下,别过早买房,房贷压力将使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让人不敢自由选择。

    4.别用“尝试”当借口

    尽管在帮助我们把假设放到实践中检验时,“尝试”效果显著,但在需要我们做出承诺的情形中,它并不那么管用。

    请设想一下,如果科林一直在打棒球,但他厌倦了放学后的棒球练习,他想要尝试退出棒球队——当然他仅仅是想缺席几次练习来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感觉。大多数父母会觉得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既然你已经承诺了要效力这支球队,你就必须坚持到底。

    生活中,当我们承诺自己要开始锻炼,开始减肥,或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时。别轻易尝试退出,哪怕只是尝试偷偷懒。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人在松弛懈怠下来后,很难再有动力坚持下去。

    简言之,尝试应该被当成一种加快搜集可靠信息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用来偷懒的借口。

    总结一下,当我们准备做出重大决定时,别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和预测(包括专家)。只是去尝试,就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借用一句书中的话来结尾,为什么我们要在可以了解的时候去猜测?

    未完待续,请看最后一章:战胜选择纠结症,只用一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满满月:目前我就正在进行一个尝试,关于老人是住养老院好,或是请住家保姆好。落到自己头上时,才体会到这不是能简单解决的事情。
        满满月:@edwardzhang24 是的,其实前两年我就想这样做,因为一直只是听别人说这说那犹豫不决。这次下决心通过尝试来找到更适合老人生活的方式。给自己加个油哦!
        edwardzhang24:@满满月 试试看,总会有办法的
      • 雨蓓蓓: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炒股,先卖少点
        edwardzhang24:@雨蓓蓓 是的
      • 001459ea7eda:最后一条。是我现在想做的
        edwardzhang24:@地狱道之岸 哈哈哈,放弃是所有人最喜欢的尝试。
        001459ea7eda:@地狱道之岸 想要尝试啊
        edwardzhang24:@地狱道之岸 做到了就了不起
      • Super丹丹:干货
        edwardzhang24:@丹丹爱民律一亿光年 谢谢你的点赞

      本文标题:提高选择能力,只要一步——《决断力》第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fy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