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格外清爽。祈福早早就来到麦场等候。晚上七点,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来了:乡亲们,都到麦场集合了哈,带上你们的老子(脑子)来认字了——。这里,大人孩子们都分不清边音l和鼻音n,脑子是老子,牛奶是流奶,奶奶是来来。听到队长喊带上老子,孩子们飞奔回家,拽着自家的老爹老娘,摇摇晃晃地赶往麦场。
麦场上放了一条破旧的桌子,那还是队上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器物了。两盏煤油灯放在桌上,旁边半截粉笔。桌子边立着一块刷黑了的木板,上面的钉子洞眼好似黑夜里探出头的老鼠。
天色渐暗,镇上来的老师焦急地等待大家落座,看着黑影如虫子般慢慢蠕动,禁不住喊起来:“大家快快坐好了,我们开始了——。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字。” 老师在木板上一边写,一边念:“大、小、多、少、老。”
下面的妇女们叽叽喳喳拉着家常,爷儿们时不时瞟一下说话的老婆子,嫌她话多。小伙子们伸长了脖子,目光追逐着自己心仪的姑娘。老师见大伙儿没注意,清了一下嗓子:“认真学习啊!以后这些字就是通关密语了。以后你要是赶集,先要读出字才能过关卡哈。”下面的喧闹声更大了。
“啥意思?不识字还不让赶集了?!”
“我八辈子也学不会,没法呀!”
“识字都是些娃儿们的事,我们这一大把年纪,还学啥学。”
“不识字就是文盲。扫除文盲是大政方针,每个人必须都得学。”镇上的老师就是墨水多,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识字,识字有什么好处。坐在下面的祈福早就知道识字的重要性,学得比谁都认真,不一会儿功夫,六个字都烂熟于心了。镇上的老师很激动,难得有这么一个好学生,任命祈福为识字小助手,帮助大家识字。
祈福当了小助手后,能每天多认识一些字,还能读老师的书。第一次,他有了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感。识字读书这件事,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就像是孙悟空踩上了筋斗云,比别人看得远,走得远。但是,让他烦恼的是,大家识字没有积极性,斗大的字学了就忘,好像专门跟他们作对似的,硬是塞不进脑子里。还有,相仿年纪的年青人总是嘲笑他,戏弄他,让教字这件事难上加难。
“呆二,你识那么些字,不还是一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吗?干嘛找不痛快!”陈二喜叼着根草叶,懒懒地说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说的。”
“不懂,难不成书里面能翻出金子?骗谁呢?”
“意思是说读书识字反正是件好事。”
“不信,每天下田那么早,觉都没睡醒,还要费神记几个破字。”陈二喜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推开祈福,扬长而去。
镇上来的老师在村里驻扎了二十来天,每天晚上在麦场带着大家识字,看到像二喜一样的年轻人吊儿郎当,很是气愤,就给他们讲了个真实的故事。
“建国前,一个农民被保长喊过来,说送一封急信到区政府。农民老实巴交地揣着急信就往区政府走。半路遇上外面闯荡多年的同村伙伴,伙伴感到蹊跷,打开信一看,上面写着‘送信之人就是我保今年的兵丁,我保分配名额已完成’。原来,保长是要把他送去充壮丁啊!他吓得出了一声冷汗。赶忙逃到外地躲起来,躲过一劫。”
陈二喜听了这个事,沉默了一会儿,“瞎编的事,谁信呢?”
“二喜,不识字就是睁眼瞎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陈二喜似乎有点被震惊到了,睁大个眼睛望着镇上来的老师。
“乡亲们,我还要辗转到下一个村落去教字。我走后,祈福接替我的工作教大家识字。他是位很优秀的青年,已经学会了这本书上所有的字,能胜任教字工作。等大家把这本书上的字学会了,我再来教下一本书啊。”老师说完,喊祈福到前面来,当着乡亲们的面,把自己剩下的一支铅笔和笔记本赠送给他。这庄重的场面不亚于皇帝册封太子,深深印刻在祈福的记忆里。接过笔和本子的那一刻,就如同一颗心愿之星划过天际,祈福感到激动和凝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