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培养精英的方式却培养出了一个绝望的毁灭者?

为何培养精英的方式却培养出了一个绝望的毁灭者?

作者: JaraPadma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0:38 被阅读0次

    “无差别杀人”,指的是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是有预谋的,杀人的手段也是有预谋的。只是作案对象是随机的。

    我们很难相信,有人只为泄愤,就去残杀不相干的旁人。像2016年的日本神奈川县一家残疾人疗养院发生的砍杀事件,造成1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01年池田小学发生的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的杀人事件。死伤者都是老幼残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群。但是往往这些弱者在嫌疑犯的眼里是最上乘的猎物。嫌疑犯在生活中被边缘化,生活质素远不及自己预期,但是他们不敢反抗自己恐惧的压力,也不去思考怎么改变现状,他们唯一热衷的是——杀戮,看着那些被自己宰杀而且没办法反抗自己的人哀嚎惨叫,他们得到了自己急需的支配欲,当记者的聚光灯和群众恐惧的目光投射在他们身上,他们会满足的想“我也是能干大事的人,你们都小看我了。”殊不知,群众看的,是冷血恶魔。

    2008年6月8日下午12时35分,日本东京都秋叶原发生随意杀人事件,造成7死10伤。这是日本战败以后死亡人数最多的杀人事件,从此诞生一个名词“无差别杀人”。

    犯罪心理学家影山甚助认为

    “当人们无法取得社会认同的成就,

    会被视为失败者,令他们越来越困扰。

    多番挫败可能令他们想透过犯罪重新自我肯定。”

    而这种失败者需要的肯定,

    有时会扭曲成挥向无辜者和弱小群体的屠刀。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

    伴随而来的人类社会的心理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尖锐,

    职场的高压工作,家庭的沉重负担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漠然,

    让许多人渐渐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暴力行为里面无法自拔,

    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关注和释放,

    在无需面对面交流的网络游戏里找到归宿。

    这些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

    家庭的不幸福或者职场的不如意让他们对社会越来越愤怒,

    人生的无希望让他们觉得是社会边缘人物,

    需要做些“大事”让人们看到他们。

    加藤智大,日本青森县人,加藤智大小时候是校运动员,

    在市里的运动会拿过名次,加藤的妈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经常要求儿子把功课做到最好来取悦老师,

    稍微有点不美观,妈妈就要撕掉让他重新做。

    所以加藤智大的小学同学事后回忆

    都说加藤智大在小学非常的出色,

    很得老师的喜欢,在同学中也很有人气。

    加藤智大入读的初中及高中是当地名校,

    而且他进入了高中的网球俱乐部。

    初中开始,加藤智大对于漫画和和电子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妈妈对此很生气,经常对他破口大骂,

    在家里叫他“罪犯”或者“那人”。

    有时候吃完饭,突然妈妈就会火冒三丈,

    拿报纸铺在玄关处赶加藤智大蹲在那里吃饭,

    加藤智大嚎啕大哭妈妈也无动于衷。

    父亲呢?父亲一如既往的沉默得像个影子。

    当弟弟出生之后,

    加藤智大的地位从受气包一下子变成像是个多余的杂物,

    对他极度失望的妈妈全身心的疼爱幼子,

    加藤智大也因此渐渐变得叛逆和暴戾,

    他尝试过对妈妈顺从,但是妈妈还是看都不多看他一眼,

    加藤智大愤怒的在家里大吼“你这是在抛弃我!”

    与此同时,他在学校也显得非常另类。

    有高中同学回忆他那时候已经有离群独处的感觉,

    曾经拿着刀子在校园里走动,在教室砸桌子。

    名校毕业的加藤智大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

    顺利入读心仪的大学,

    他只考取了日本汽车短期大学,

    毕业后作为派遣社员在静冈县的工厂做工人,

    领着不及正式工四分之一的工资,

    没有养老和失业保险。

    相貌、能力都不如人,性格也乖僻的加藤智大

    和异性交往也是屡屡受挫,

    渐渐地他萌生出自杀的念头,

    只是“汽车比想象中结实而作罢”。

    “朋友为0,可以交谈的人为0”

    “世界上有人需要我吗?没有!”

    “我自己就是垃圾”

    “所有成功人士都死掉吧!”

    “我时不时地想,自己干脆这样死了也快活。”

    这些呓语般的网络留言,

    在秋叶原血案发生之后再回头看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加藤智大的家庭对他幼时的倍加关注

    到青春期对他的全盘否定,

    他自己在学校表现的断层式落差

    这些经历对他心理造成的无所适从和孤独无助有多严重,

    今天已然无法推敲。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加藤小时候曾经试图用吸引妈妈注意的方式,

    例如哭泣、发怒,去让大人对他重视来弥补心理落差,

    可惜换来的不是无视便是更大的指责。

    而进入社会后却遭受到来自职场的连续暴击

    更让这个心理孤独的孩子归咎于:

    为什么社会不给我希望?

    他们为什么不来救救我?

    加藤智大放弃了自救的思维,选择迁怒于社会,

    因为对比起承认自己的错误,

    认为是社会的不公、旁人的漠视来的更容易让加藤智大接受。

    而真正可悲的是,

    当一个人怪责别人不去救他的时候,

    其实他是清楚自己已经跌入了越陷越深

    且无法自拔的泥潭的。

    2008年5月,加藤智大接到通知,派遣公司要解雇他,

    苦恼万分的加藤智大抱怨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

    到了6月5日,

    加藤智大上班的时候因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服大发雷霆,

    于是擅自旷工,从此工厂再也联系不上他,

    后来警方发现他在6月5日曾经发短信给同学

    “杀谁都行,我好像明白了。”

    2008年6月8日12时,

    被誉为“御宅族天堂”的秋叶原三岔路口,

    加藤智大驾驶卡车撞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开始无选择性的杀戮,整个秋叶原的民众都是他的猎物。

    随后加藤智大下在车持军刀返回十字路口途中刺杀2人,

    到十字路口又连刺6人,包括一名试图营救伤者的警察,

    然后加藤追赶逃离的人群又刺伤3人,

    他逃回卡车并在秋叶原电器街上冲红灯,撞到5、6名途人,

    然后在向东行驶约70米后与一台计程车相撞停下,

    加藤智大狂笑尖叫的冲下车又连续刺倒数名路人,

    接着骑在被他撞到的一名男子身上挥刀狂刺,

    男子顿时倒在血泊当中。

    他接着走向一名执勤警官,假装跟他说话,

    冷不防刺他腹部,警官中刀倒地。

    接着,他挥刀走向人群,数百人慌忙走避和尖叫,

    凶徒则继续施袭,逮着并刺中3人。

    最后,在距离十字路口约60米处被制服。

    秋叶原杀人事件共造成7人死亡,受伤10人,

    这一事件在日本民众中引起极大恐慌,

    谁能想到有人杀人竟然连随机选择目标,目的只为了报复社会?

    从此,一个让人想起都汗毛直竖的名称“无差别杀人”诞生。

    加藤智大被捕后数度崩溃大哭,

    埋怨当时要是有人阻止他一下他就不会杀人了,

    但是,这个“阻止”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

    加藤智大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

    死者中有74岁高龄、第一次来到秋叶原买电脑的老人,

    有19岁的大学生,

    有在东京艺术大学就读、已经预定进入乐团的女孩,

    还有那么多的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上一刻还鲜活的生命

    被加藤智大用疯狂定格在血淋淋的秋叶原街头。

    从头到尾,加藤智大没有说过一句“对不起”

    被加藤智大毁灭的不仅有秋叶原的路人,还有他的家庭,

    事后加藤的父母在公众面前痛哭跪地请求饶恕,

    弟弟自杀,母亲精神崩溃住院,

    父亲不断接到恐吓电话只得辞掉工作选择隐世。

    整个加藤家支离破碎。

    类似的惨案其实我们并不少见。

    近几年国内也发生过几宗。

    这种非宗教、政治、利益诉求,

    而仅仅因为心理的扭曲而产生的报复社会的惨剧,

    往往源自于一个家庭的悲剧,然后爆发于社会,

    最后毁灭于这个作为源头的悲剧家庭。

    但是,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培养一个

    绝望的毁灭者。

    我们可能无法总结出适用每个家庭培养孩子的标准方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孩子心理问题的案例中,

    极端变化的对待方式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换个表达可能更好理解,

    也就是让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

    感受到了极端的忽好忽坏的变化。

    孩子的自我感觉为了取悦家长而存在,

    一旦感觉无法取悦家长,甚至感觉被遗弃,

    孩子的心灵就形成了创伤。

    在此基础上,

    家长还把对竞争的恐惧传递给孩子,去代替应有的天真。

    也把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设定给孩子,去代替应有的自我。

    最终忽略甚至泯灭了孩子作为人的本性。

    相比某个事件刺激造成的创伤应激障碍(PTSD),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理因素问题更难被发现。

    治疗也更加困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培养精英的方式却培养出了一个绝望的毁灭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m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