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之后,我离图书馆大约三十多公里,不如以前方便了。地铁加步行,一个半小时是最快的。行吧,那就走一趟吧,顺便过个青年节吧。
且想起图书馆隔壁的饼铺,就有我喜欢的提拉米苏,就很值得了!
到了图书馆门外,见大草坪上落了一地的木棉絮儿,就想起了高二那个夏天,正是木棉飘絮的季节,我们的高中篮球联赛正打得如火如荼……总是这些球场上的快意,占据了高中时代的一大部分回忆!那时候,被拘在校园内的不安之心,大概也只有这么个出口了……
又见草坪上东一个西一个摆了不下十尊雕塑,走近前才看到海报:许鸿飞雕塑艺术展。雕塑是树脂或石膏底喷涂了铜色涂料,因此看似沉重其实轻便,题材是胖大妇人,有时带一个或数个小孩,或唱歌跳舞,或演奏乐器,每一张脸都兴高采烈,竟然有点诡异……唯一的动物形象是草地中央那头牛,很写实,牛尾巴甩起来,好像很努力的样子,这个雕像倒是吸引了不少行人去拍照。
进了图书馆,很幸运,我找的书都有。从二楼看下去,窗外那株荷花玉兰正在盛放,又是一喜:去年此时,乍见之,“惊为天人”,还跑去问馆员这是什么花这么好看,然后才知道她的名字。其实小时候见过,却不知其名,再见时,恍如隔世。到今日,已经一年了,但愿明年能再见!!
出了图书馆,跑去饼铺,却没看见有提拉米苏,问店员,说是天气太热了,以后天凉了再做了。只好买了几个青团了事。
回程地铁就有书可看了。格非的《江南》,第一部清末民初故事,当作《故事会》看。感觉在看一部滥熟的电视剧……书中抄袭《红楼梦》《白鹿原》的小构思颇多,当年的评委们应该从来不看这两本书,才评的奖?但是,即使曹公醒来,他也没法打官司,因为知识产权法只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构思……
另一本是尚思伽的《散场了》,剧评集,简单短小的合集。想起她给同行题的话:“散场了,我们还在一起”。现在天人永隔,也只有通过文字在一起了……我翻了几篇,觉得舞台的呈现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她的书写像给一个流动易逝的空间打了封印似的。看来写评论也可以有这样的时空封印呀,而不独独是虚构故事!
想起前几天听了一场直播《站在虚构一边》,第一位讲者就是《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老师,上来先讲了两个小故事,来自两张打印的A4纸,贴在送外卖的小哥的后尾箱上的,他接女儿放学时候抓拍的!这两个故事随着送外卖的小哥满城跑,有谁留意了呢?有谁读了全部?故事自己会有生命力吗?还是需要讲述者的赋能?……
还有一本摄影随笔集,星野道夫的,原来他1996年就去世了,这个集子是配合2012年的摄影展览出的,后面附有年谱。才留意到他30多岁才建了自己的森林小屋,41岁结婚,43岁在野外拍摄时死于熊爪……咳呀,有的人就像流星划过天际……
夜里,灯下翻看着摄影集里面的大自然天幕下的生灵,感叹于生命的壮阔,个体在其中,真是一滴水融入海洋的感觉呢……
荷花玉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