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有本书,名《只怕你是个乖孩子》。单看书名,便猜得出作者对两个女儿的期待和教育方式,做自己而非他人眼中的乖孩子。
有小伙伴说,18年,都在以父母的标准和要求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辨别力,待18岁大学之后,就捅了个大篓子,感情上的错误,以至于在很多年里需要外力来调整内心的伤害。不知应该是感谢父母呢还是感谢父母?
关于我,大学之前的顺风顺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人生偶尔的困惑就是考试成绩差了点再无其他。每天三点一线,学校、餐厅、宿舍,心思集于学习,其他的事和我无关,也无需有关。按照父母和老师安排好的路走,顺风又顺水,安全无壁垒。高中时,老师常在耳边鼓励大家的一句话:大学就是天堂,进了大学,你们就能逍遥自在了。确实,我的美好生活,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嘎然而止。
每个周日和家里打电话,老妈都会叮嘱两句话:第一:要好好学习;第二:不准谈恋爱,谈恋爱打断腿;在老妈的思想里,学生时代谈恋爱伤风败俗被人议论,影响学习,吃亏的一定是女孩,这件事情被列为大学里明令禁止的一件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感情认知上的一塌糊涂,分不清真正的匹配和价值观,匆匆进入一段自己看起来不错的误区,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炸个遍体鳞伤;那些对我真的好的人,我反倒从不放在眼里。 想到之前的自己,真想大耳光扇上去,把自己扇醒。
因为特立独行,以至于大学四年,大家对我的印象是爱学习,不爱说话;不懂人情事故,缕缕被身边人讨厌;不会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人和事;担心游玩影响学习,整个大学,待的最多的就是图书馆,玩成了一件奢侈品,现在回想起来,学校的游泳馆、操场,同学们的旅行,统统和我无关;除了去兵马俑实习、陕历博参观,整个陕西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想想也是悲哀。对于别人扔过来的选择,怎样都行,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从来都是被动的服从与等待;因为要做个乖孩子,很少会去反抗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不满的人和事,忍耐和委曲求全,两边不落好。
父母的言传身教,保证我成为一个社会好公民,不争不抢不计较,为身边人着想,不给社会惹麻烦。照顾了大家的感受,唯独忽略了自己,以至在他我与自我这条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如果有可能,我宁愿不要做一个乖孩子,太累!好想唱一曲《太委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