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喧哗中求宁静

喧哗中求宁静

作者: 枫丹白露_b531 | 来源:发表于2019-12-18 16:53 被阅读0次

大学时候没有看王安忆最著名的《长恨歌》,而是选择了这本书,一部描写上海平民最贴切的生活写照。。。。

《众声喧哗》中有三个关键人物。欧伯伯是一位晚年失去老伴,性格老实善良,宽容、体谅孩子又不善交流的上海老人,保安是一位木讷忠诚,备受家人宠爱而缺乏主见的大龄青年,六叶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她集智慧、时髦、活泼、灵动、且话多于一体,于欧伯和保安形成静与动的极大反差、鲜明对比。小说从他们三人的行为举止及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影射出当今社会信息迅速发展与人们某种程度上思想落后的矛盾,还有社会日益浮躁、利益至上,人们变得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使读者感同身受,值得认真反思。

小说讲述的是欧伯伯在失去老伴之后为了不在生活上拖累儿女们,主动请求单独过日子,并通过女儿的帮助开了一家小门面专门卖纽扣,同时也希望自己远离儿女们家庭之间的琐事达到内心的平静,在此期间,欧伯结识了小区对面小区的保安,这个保安老实巴交不善交流,但总乐于光顾欧伯的小店,两人在这种沉默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一种默契:欧伯收钱,保安帮忙整理顾客挑选的纽扣;欧伯收摊位,把俺帮忙打扫路面。。。。。。如此种种,相处日子久了,欧伯自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保安,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位惺惺相惜的朋友。虽然中间有过一段时间的“冷战”——因保安被人怂恿赌博而厚着脸皮向欧伯借两千元被拒之事,最后还是消除隔阂,达到了心灵的默契。后来随着北方女人六叶的出现,纽扣店开始以买衣服为主,大大咧咧的六叶一直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担当者欧伯与保安的领头人,她赶潮流会打扮,会说话会做生意,使小店的生意热闹非凡。由此,原本宁静的小门面变得喧嚣,体现出传统与吓呆的某种融合,最后结局是六叶被夫家带走,留下一张两千元的欠条和众多衣服,还给欧伯一份宁静。。。。。。

这本书的节奏很缓慢,不温不火,读者阅读起来会想到在看一部平凡而又简单、温馨而又有趣的生活肥皂剧,。小说通过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上海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片段。小说中的欧伯心静如水,不计得失与六叶的斤斤计较、能说会道分别代表社会上心灵宁静与浮躁的两种群体,这与书名相呼应,“众声喧哗”二字,寓意现代社会文明进程加快、时代步伐迅速,人们因各种无形的社会压力被动地面对生活,内心不能平静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思!

愿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内心平静,读过后更能给自己的心灵寻到一份宁静。

相关文章

  • 喧哗中求宁静

    大学时候没有看王安忆最著名的《长恨歌》,而是选择了这本书,一部描写上海平民最贴切的生活写照。。。。 《众声喧哗》中...

  • 在多的地方一个人独处

    在喧哗中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 2017-12-17

    在喧哗与浮躁的环境中呆得久了以后,原本所向往的宁静,此时开始变得阴森可怖。

  • 落日余辉! <十二>

    夕阳醉晚霞 落日伴余辉! 看夕阳,是城市的喧哗声中寻找到了那一份宁静

  • 茫茫竹海,感觉就一人在走

    喜欢在阡陌红尘中,寻找一种宁静。宁静致远,可以让心灵回归,让自然与灵魂契合。无需喧哗,默默珍藏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一...

  • 回乡静赏

    青青河边水,宁静乡野村。 厌诉喧哗市,独坐柳岸枝。

  • 传习录中150——刻意求宁静则不得宁静

    答陆原静书 原文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是有意于求...

  • 拜月刀 ⑧

    夜,月夜,无风。 这里远离了岛上的红灯绿酒,喧哗熙攘,显得很宁静。 但夜色里的宁静,往往会透显出...

  • 内求之旅——宁静

    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付出是我的本性,收获是上天的奖赏。 锁定目标,心无旁骛,专注踏实去努力,成功自然而来,这条...

  • 又见平遥(二)

    古城的夜里 寂静中孕育着热闹 热闹后又归于寂静 像时间的河 时而宁静时而喧哗 喜欢黑夜里 那些红色的灯笼 冷清里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喧哗中求宁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pu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