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看》可以看作是一篇讽刺性小说。全文不足万字,但是描写了一出话剧诞生的全过程,辛辣讽刺了行业内一部分人的模式化僵化,对待工作的刻板和功利心。
在新文化冲击下面临解散的话剧团,决定排练一场冲击大奖的话剧来挽回局面。团长携两位编剧,按照得奖标准编(捏造)出了感人至深的剧本。剧本得到大家认可之后,话剧团拿到了五十万元排练费。
听到有钱,全团的人排队报销,团长决定还是要把钱花在排练上,费尽口舌说服了大家。
剧排好后需要通过审核,团长让编剧张生月坐在台侧紧盯着领导的表情。第一次,领导提出不够煽情,于是全面修改。后来几经推荐,这部剧终于被推荐给戏剧奖的评审专家们。每一次演出,都务必保证观众要恰到好处的落泪。
戏看,这个题目,让人有种旁观看戏的无奈与慨叹。艺术创作究竟应该为什么服务?创作者的浮躁与审核标准的单一,是对整个行业的损毁。作者没有明白写出“功利心”三个大字,但从剧团决定创作剧本就开始表现出这种目的性,无论是煽情,拿奖,让剧团生存,还是获得领导认可,得到专家肯定,都是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带着这么多的目的性,真的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吗?一部好的作品,不应该是“尽情盛开,蝴蝶自来”的吗?
《戏看》中张生月所坐的位置,看向市场需求,看向领导和专家表情,看向观众反应,却唯独忘记了看向创作的初心。
但是,创作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