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青年被催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每个人到了适婚年龄,都会受到来自亲朋好友的轮番“问候”和“关心”。
印象很深的,是某年的春节期间,一个婚恋网站发布的一则“催婚”广告。广告上的女生为了完成患病外婆“你结婚了吗?”的愿望而“不能再挑了”,去寻求某婚恋网站帮助,最终达到结婚的“圆满”结局,以此号召广大剩男剩女“因为爱不能等”。
然而,在这样猛烈的催婚攻势下,我国的结婚率依然在逐年下降。有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
很多人想不明白,现在的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正好,方洛洛写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叫《我为什么不结婚》,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本“不结婚”的真人故事合集,作者通过采访的形式,去探寻这些不结婚的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剖析人物内心深处的自我和秘密。
在故事《凭什么叫我剩女,你又不是上帝》中,小杨深受父母的逼婚之苦。一天早晨,她发现自己的床头出现了一张结婚照,照片上的新婚男女她根本不认识,母亲告诉她:“我昨天参加一个婚礼,这是人家的结婚照,你看看多幸福的一对夫妻啊。我把这张照片摆在你床头,是想让它鼓励你。”
面对这样的奇葩催婚,小杨逐渐不再理会,她对于婚姻的态度是“可遇不可求”,你来了我高兴,你不来,那么我就一个人从容坦然地生活下去。
在故事《结婚是一道选择题》中,冰棍人曾经非常渴望结婚生子,但是却遇人不淑。在消沉堕落了一段时间后,幡然醒悟,开始享受独立的生活,后来去美国留学,成为了环境工程的博士后。
她自信满满:“我有能力,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唯一的判断标准是:这是我要的嘛?”
在故事《不改变心态,嫁给谁都不会幸福》中,勾勾的母亲为了她的婚事到处求神问卦,差点被人欺骗了上万块钱。母亲担心勾勾老了孤独无依,希望她日后有个依靠,哪怕结婚生个孩子再离婚也行。
勾勾却觉得,人应该活得像一棵树,不寄望于他人,牢牢地扎根在生活的洪流里,不疾不徐,不蔓不枝。
在故事《人生,不是只有结婚这一种活法》中,28岁的阿呆失恋以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抱怨和痛苦,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坨烂菜。但是冷静下来以后,她却选择了去做一件分手前做不了的事——考取了伦敦艺术大学的研究生。
阿呆开始相信,人生不只婚姻一种活法,没有婚姻也可以越活越新鲜,“既然有能力就要去接触不同的东西,打开自己的视野。”
我之所以喜欢书中的这些“不婚”故事,并不是因为我主张不婚,而是我很高兴能看到,书中的每个人对自我、对人生、对婚姻都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了解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不结婚,更清楚自己将来为什么会结婚。
事实上,“为什么结婚”才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因为婚姻从来不是必需品,更不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人生说到底是自己的,过好这一生,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情。
有一句歌词:“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现实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过得幸福了,婚姻就是锦上添花;自己过得不幸福,婚姻可能也无法搭救你。
想起我在知乎上曾受邀回答一个问题:“当前社会的婚姻,是选择嫁给爱情,还是嫁给金钱?”看到问题后内心有些纳闷,婚姻什么时候成了一个简单粗暴、非黑即白的选择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结婚。
有些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嫁给爱情啊。”
是啊,真爱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它是清晨午夜令人心安的吻,是内心有了铠甲又有了软肋,是想要触碰又收回的手,是遇到了勇往直前。
沈从文对张兆和说:“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钱钟书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王小波对李银河说:“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嫁给金钱。”对于这类人来说,爱情的荷尔蒙会渐渐褪去,捧在手心白花花的银子才是真实可感的呀!
可如果婚姻只是两者择其一的选择,那实在太没意思了。
我对婚姻的理解,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结婚,首先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是找一个三观一致、情投意合的人,互相照耀,互相暖手,一起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那种感觉,不是找到了一个人,而是找回了那个人。大概就像心里头的空隙被填满一样地安心,与他牵手,能够看到未来路上洒满了阳光。
希望你也能想明白这个问题,做最好的自己,敞开怀抱迎接未来的那个人。
要相信,他正在阳光底下,朝你走来的路上。
后记:读完这本书后,搜索了一下作者方洛洛,才知道这个可爱的姑娘已经于今年夏天因病离开了。愿天堂再无病痛和苦楚,也愿天下善良美丽的人儿都能属于找到自己的幸福。
作者:舒小曼
文章首发公众号:舒小曼的生活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