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人是有生命的个体。”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和生命体验,他有权操控自己的人生,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不得已,让无数人的人生错位。
近来读高平的《仓央嘉措》,对年仅23岁的他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有人指责他:位居高位,本应负责西藏各项事务,可他却公然对抗清规戒律,追求世俗情爱,没有做到安于本分。
可,这些原本就不是他想要的!
他本应在家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吹吹风、放放羊,偶尔和刚祖在草地上打几个滚儿,享受世俗的烟火气息。
但命运不肯放过他,他被“幸运”地选中,成了五世的转世灵童,被迫去往布达拉宫坐床。
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至高无上的身份赐予他。而他对这个角色没有一点儿心理准备,也毫无期待。这些带给他的只有深深的痛苦。
我不禁想起李煜,那个醉心声色享乐的王。
他何尝不是如仓央嘉措一般,对王位毫无希冀,却也被生生推了上去。
与李煜不同的是,仓央嘉措从被选为灵童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是第巴桑结手中的提线木偶,看似身居高位,可权力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身处夹缝里,生命安全尚且无法得以保障,心灵的归属更是无法满足。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往往是痛苦的,不是吗?
很多人喜欢读仓央嘉措的情诗,可我不喜欢。
因为他的诗纵然浪漫,可结局往往是不好的。
我不喜欢那种得不到的失落和苦闷,那种无法由自已控制人生的无力感,我觉得很可悲。
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