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当商业繁荣到一定程度
所有的生意终将消亡
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20年前,有句话叫”让天下没有难做到生意。“从此做生意变得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
然而20年后的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做什么生意都比较费力,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这是为什么呢?一阵见血:当人人都有生意可做,就意味着人人都没有生意可做;当人人都可以赚钱,就意味着人人都只能赚到辛苦钱。这非常符合哲学的辨证关系。
就像《国富论》里所说:利润降低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赚钱变难是非常正常的商业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互联网的催促之下,商业必定会越来越繁荣,繁荣到极致,就会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所有产品的利润,都会会无限接近于0。
以淘宝改变实体店为例子:
淘宝的出现让开店不需要实体门面了,所以开店的门槛变低了,人人都可以开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会狂欢,网店遍地开花,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大家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实,现在普通人去淘宝上开店已经很难赚到钱了,因为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不管什么样的产品,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上面的东西更优惠!
我们都知道:淘宝上的东西够便宜了吧?已经无限拉低了各种快消品的价格,但是拼多多比淘宝更便宜,
淘宝上很多可以做到19.9包邮,拼多多就9.9包邮,而最近破产的淘集集就更便宜了,上面有很多“一元拼团”,“十元五件”等等的商品。
也就是说无论你生产的是什么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出现,假如成本是7块,你卖9块我就卖8块,你卖8块我就卖七块五,有人甚至六块八亏本也愿意卖,因为他要利用低价抢占消费者,只要有了大量消费者,就可以靠消费数据赚钱,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比如,有的商家虽然产品本身没有利润,但是以产品为链接手里掌握了10万个用户(或者会员/粉丝等等),就只依靠这10万用户,商家赚钱的途径反而更多了。这就是利润的后延,或者说是利润的”延迟效应“。
未来将有大量的商家出现,他们不靠产品本身赚钱,而是靠产品的后服务赚钱,比如4S店不再赚卖车的钱,但是可以靠车子的后期保养赚钱;书店不再靠赚卖书的钱,但是可以靠开读书会赚钱;美容院不再赚产品的钱,但是可以靠办会员费赚钱,等等。
这一点也非常符合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预判:当生产力极度发达,当商业极度繁荣之后,社会上的很多商品都是免费提供的,就是”按需分配“,只要你需要什么东西,就有商家主动站出来给你提供。商家不再靠商品赚钱,而是靠消费数据赚钱。
也因此未来最值钱的不再是商品,而是数据。
第二个结果:所有人赚到的钱,都会无限接近社会的平均水平。
以抖音改变娱乐行业为例子:
抖音的出现,让表演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舞台,人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文艺表演变得平民化。这必将干掉了传统影视业。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结果,很多明星已经无戏可接,就连一线明星也要靠上综艺节目维持热度和原来的收入。
和淘宝刚出现的情形是一样的,刚开始大家一定会乐此不彼,热闹非凡,进入全民参与的娱乐氛围里,一起拿着手机嗨。但是到一定阶段,大家也会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事实:人人都可以出作品的时代,也就意味着作品和创作将越来越廉价,各种模仿行为横行,为了博眼球而各种出位,创作甚至会变的一文不值。
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去拍,那么谁在看?更何况一个人还可以养好几个号,一个商家可以养一大批号,最后的结果就是作品数量大于眼睛数量,很多内容将无人问津。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观众,就是因为创作有门槛,表演有专业度,而当创作绝对无门槛的时候,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认真的观众,人人都是的主角,人人都在走马观花,人人都在逢场作戏。
因此,不要看那些内容每天有不少的的曝光量,但是也就是看起来热闹而已,最后的结果就是:创作者只能赚到辛苦钱了。
抖音对文艺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淘宝对商业带来冲击的逻辑是一样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永远在不断的重复和轮回。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利润的红利期,在行业爆发的初期阶段,从业人员较少,社会需求较大,这个阶段的利润率比较高。
由于利润率较大,就会有很多人插足进来,随着从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开始趋向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利润率就会大幅下降,降到什么时候为止呢?降到接近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止。
所谓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就是这个社会上一个人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比如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个收入水平在6000——10000之间,无论你之前是从事什么暴利行业的,都会被拉到这个水平。
之前贴手机膜的,美甲的,开滴滴的,都曾是暴利行业,现在呢?都沦为了普通职业。
每个行业都会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让该行业的利润水平回归到平均利润率,而当一个行业的利润率回归到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的时候,就不会再降低了。
因为从业者的脖子虽然被平台(比如淘宝/滴滴/抖音/美团等等)卡牢,但是他们不会卡死你,就只给你留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让你疲于奔命,却又只能赚到基本的利润率,维持生存。当它们看你快要死的时候,就稍微松一点手,让你喘口气,你一旦活的欢快了,就立刻卡紧你,撸你一把,让商家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比如现在淘宝和拼多多上开店,就得拼价格,完全薄利多销,平台会始终将商家的利润维持在仅仅能够解决商家温饱的边缘线上。
而像美团/饿了吗这种平台,虽然很多餐饮店通过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商家要不断的做促销才有销量,最后一算账,利润越来越薄。
还记得年初广东餐饮协会对美团的反抗吗?广州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餐饮行业利润大概维持在30%左右,外卖服务佣金(配送服务费)大概在20%左右,等于利润的一半要交给外卖平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给平台打工”。
同样的逻辑,在滴滴上开车的司机,这一两年也只能赚到辛苦钱了,之前开滴滴的司机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无事可做都去开滴滴了,叫车越来越容易,补贴越来越少,平台的抽成也越来越多。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未来老板和员工的收入也会被无限接近,一起接近一个社会的平均劳动收入。做老板很风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实这两年日子最难过的就是各种老板,大到上市公司,小到家庭作坊,日子真的都很难熬,为什么呢?
因为企业的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也不断提高,而商品的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即:商品越来越便宜,而人却越来越贵。企业遭遇两头难,两头都在挤压。
我一个朋友做工厂的,年产值几个亿,辛苦一年下来才几百万利润,他一个高管都四五十万收入了。因此,未来老板的收入也会无限接近员工的收入,双方一起无限接近社会的平均劳动收入,比如一年10万——20万。
在”个体+平台“的时代,我们未来只能赚到辛苦钱,而且人与人的收入差距会缩小,因为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算法“,这种算法会自动调节我们的收入差距。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当然这里有一种阶段性情况,那就是各种综合因素把某个别人推倒了顶尖的位置,比如李家琦这种,但是这种更多的是靠运气,是偶然,而不是必然。而且很多明星都是平台包装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人进来,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平台的普惠化,平台就不需要再”造神“了,这时很多所谓的明星都会消失。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里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意思是:天道的逻辑是劫富济贫,是削弱强者,赋能弱者,而人道是逆天而行,越强的越去巴结,越弱的越要被踩挤,唯有天道才能劫富济贫。
”算法“就是那个道,”区块链“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它们会自动平衡资源的分布,未来一定是一个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时代。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没那么大了?将会发生什么事?
在之前,我们没遇到一个人,首先思考的问题往往是这个人的身价,因为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财富的区别。而一旦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小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定不是这个人有多少钱,而是这个人有什么特征?是什么标签?
在人和人之间财富差距越来越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特征差异会越来越大,因为未来每个人身上的标签将更加清晰。比如,唱歌,跳舞,写作,表演,科研,律师,医生等等。
未来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再是财富的区别,而是价值标签的区别。
我认为这个社会将越来越公平,中国的好时代也才刚刚开始,你们赞同吗?
要想走的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的远,就一群人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层决定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