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 - 读后感

作者: 码农飞龙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6:30 被阅读22次
《黑客与画家》封面

这本书…很一般,或许正如书中第3章“不能说的话”所描述的,可能为了政治正确,我这么评价本书会显得非常自大或惹怒他人,但既然是我的读后感,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而且我真的很无奈现在还没能力读一读原版。总体而言,本书各章节间没有明显联系,或者说每章的主题都尤为突出和独立,当然我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应该算是“共鸣”了,文中的很多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黑客的自画像

作者以书呆子作为切入点,向这个万恶的阶级社会展示了什么才叫潜力股☺️。那群整天浸泡在书山题海、不会泡妞、不抽烟喝酒、考场大神、球场怂狗的学霸们,学生时代的他们,毫无意外地成为学渣的欺凌对象(因为很多学渣==小霸王),而成年之后他们正气凛然地剥削着曾经欺负他们的学渣。当然,其实作者想表达是书呆子并非真的呆,只是对知识的兴趣超越了“校园人气”,而“书呆子”仅仅是一张标签,便于其他同学区分同类/异类。

  • 异类,黑客的第一张标签,因为他们同样很喜欢钻研,却总给人感觉不善交际(貌似程序员大概率也很内向),但又给人一种骨子里桀骜不驯,喜欢打破常规的性格。
  • Creator,黑客的第二张标签,黑客不是工程师,他们在意的是做什么,怎么优雅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所谓用被大量经验验证过的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所以黑客侧重于设计和创意。
  • 叛逆,黑客的第三张标签,似乎在常人眼中,黑客们总在蔑视权威,他们追求自由痛恨被管制,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

所以,谁会是黑客?放下多年来的偏见吧,入侵你计算机的不是黑客,党和政府称之为犯罪分子。而黑客是一群聪明人,他们独来独往但也善于合作,他们永远在寻找问题破解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

创业时代

首先,确实佩服作者的远见,早在20世纪90年代(说得好像很久远)就洞见了软件即服务,把他们的的网店定制程序viaweb放在云端,不论这款软件成功与否,在当时他们迅速占领市场并获得天使投资,被雅虎收购,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认为作者是非常成功的。诚然,创业并非只有把公司做大然后卖掉套现这条“庸俗”的路,但对一个技术出身的人而言,起码说明你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关于创业,我从书中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1. 看见趋势, 有些事物刚出现的时候你就应该洞察到它的潜力和发展方向,比如未来的软件应该放在服务器而终端会越来越轻,又比如汽车刚出现的时候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但每个人也有出行需要,降低汽车操作复杂度就是一种趋势,再比如计算机刚开始是给科学家用的,但这玩意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在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智慧家居等,不都朝着大众化再发展么😉)。
  2. 小团队,干大事,创业初期,团队人数少才有良好的”机动性“,沟通效率高,每个人工作饱和,价值得以衡量,此时的执行成本才是最低的。因此保持一个小规模的团队才是上策。创业阶段,把团队规模扩得很大的前提只有一个——你要卖掉公司,因为投资人只看实力不谈情怀。
  3. 重视一手bug, 客服应该成为开发者的bug助理,而不是用户出气筒,你想象这样一种场景:用户反馈bug——客服——质控部——产品经理——程序员,当bug经过N手后,就会被程序员“嫌弃”,他们也许会被写入任务清单,但程序员早已忘了用户真正不爽的地方。因此,永远重视用户,为他们创造更多试用你产品新版本的机会,迅速拿到一手bug,解决他们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4. 市场 != 营销,搞价格歧视就是在找死,很多商业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采取这种策略,但这种投机将增加用户购买门槛,失去更多隐性客户,这些客户大概率是个人和小企业。小客户们不需要你西装笔挺地吹嘘你的产品有多牛逼,关键是要解决痛点,不然你搞再多黄金版、钻石版、旗舰版、5折促销活动都没用,不是营销没用,是你的产品没用!
  5. 破釜成舟,一个挑食说明他饥饿感还不够,别整天把心思花在”穿装备“上,买不起服务器用PC代替不行么?租不起办公楼睡地下室不行么?既然选择创业,如果你每天能睡8个小时,那最好把剩下16个小时用来工作,因为不管你是否努力,你的竞争对手都会比你更努力,除非他不想活了!
  6. 产品为王,最后这条是我自己加的✌️,本书在其他地方多次提过,永远记住完成胜过完美,快速把它做出来,推向市场,收集用户反馈,迅速完善,再次推向市场。

完成与完美

这是个题外话,本书中提到产品要迅速完成,便于推向市场,事事尽善尽美只会一再错过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恰好同一时间读完的稻盛和夫《干法》中却说道凡事应该追求完美。

我觉得二者并不冲突,“完成”是一次里程碑是做事的方法,“完美”是一种价值观是做事的态度。《干法》中强调不要以超越第一名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只会让你的产品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某个平庸的水平当中。但无论做人做事,什么都要等到万事俱备恐怕黄花菜都凉了。对于程序员而言如果我们打算写一款软件,从一开始就要报以“我要做出最完美的产品”为终极目标,而不是超越或取代XXX。同样的,如果一个软件没有用户,我甚至觉得那都不能被称做一款产品,所以市场也很重要!快速作出来——给人用——继续完善——直至完美。无数次完成==完美。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本书的简单总结,由于其内容很分散,更像是一本散文集,所以读后感真的不好写(实在不好抓重点呀)。

相关文章

  • 优秀的黑客应该是艺术家

    本系列文章是《黑客与画家》的读书笔记。以下为第二章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君子善假于物 在设想一件事时,我总告诫自己:...

  • 如何写出优秀的软件,更优秀的编程-《黑客与画家》教我的那些事

    《黑客与画家》的第2章:黑客与画家,既是章节名也是本书的名字黑客与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与作曲家、建...

  • 【黑客与画家】黑客与画家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混杂的学科,一端是数学家,中间是计算机博物学家,另一端是黑客。这个说法可能也不准确...

  • (20/365)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这篇文章是对《黑客与画家》的第1篇文章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2011年出版的。作者Paul Graham是一名黑客...

  • 读书笔记(一)

    黑客与画家 Paul Graham 按:《黑客与画家》是一本为黑客正名的技术散文集。一提到“电脑病毒”、“木马”、...

  • 从黑客与画家中学到了什么?

    从黑客与画家中学到了什么? 看完黑客与画家,整本书令我记忆深刻的不是关于黑客精神的阐述,也不是作为画家追求艺术的执...

  •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优秀的黑客养成了一种质疑一切的习惯。 第一章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

  •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保罗·格雷厄姆 -- 硅谷创业之父,美国创业学者,前雅虎高级工程师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因为他的心思压根没有放...

  •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这周的读书的选择是《黑客与画家》,一个硅谷创业鼻祖写的对人生、技术、公司发展的心得感悟,内容丰富新颖,让人有收获与...

  •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读完《黑客与画家》,被作者深深折服,内容涉及面之广,观点新奇而且犀利,文笔流畅,逻辑清晰。书中很多地方都引起了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客与画家 -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vo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