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受邀在苏州电视台施斌聊斋聊天,这是我第二次在施斌聊斋出镜了。上一次是在艺圃拍的外景,这一次是在演播厅。
第一次坐在演播台前,还是有点紧张的。刚开始的时候,脑子里甚至有瞬间的空白,主持人米乐用苏轼词里“虎符缠臂”时,我是想说现在宝宝端午要穿五毒衣,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脑子里忽然搜不出“五毒”俩字,只好说“老虎衣”。
幸亏米乐经验丰富,侃侃而谈,殷虹刚博士学养深厚,聊起端午诗词来不急不缓,慢慢地我镇定下来,接下话题聊起来。
之前接到任务后写过一个题纲,上场才发现完全没用,聊天是即兴的,完全靠平时的积累,如果不是很熟的内容,很容易讲错。
米乐很轻松地把我们带进了聊天的语境,我越来越放松,后来真有点像是随意聊天了,几乎忘记了镜头在前面。
下面这个是聊天的一部分,编导说后面还有一部分今晚播。
上次艺圃我基本上全用苏州话讲的,据说很多老苏州都夸我苏州话讲得好,这次讲屈原、伍子胥,书面语言多点,我就用普通话讲了些,后来米乐夸我苏州话讲得很标准,后半段我就用苏州话讲得多了点,估计今晚播的部分都是苏州话的了。
我是喜欢睡懒觉的人,以前的走读总喜欢安排在下午,但是梁老师说,有好多全职妈妈下午要接孩子,上午的课才是最合适的。
想想也是,那就上午吧!我努力改变一下生活习惯。
居然很快适应了,早晨在闹钟声中醒来,虽然时间总是有点紧张,但是一到走读现场就精神饱满地全身心投入了,状态挺好的。
往往是下午回家后洗个澡就进入甜梦乡了,闹钟定在两小时后,却总要再赖会儿床。
今天到家时两点钟,磨磨蹭蹭近三点睡的,一直睡到6:30才起床,神清气爽。
艺圃走读效果不错,原以为很久不去艺圃,内容会有生疏,没想到一点都没有忘词,全程都没有看一眼讲稿。
更加体会到加入梁老师团队的好处,一堂课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一次比一次进步,最后打造出精品课来。
每一次任务加身,都是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和途径,感动感恩!
教博张老师又布置了我讲讲苏州女子教育的发展过程,要开始读女子教育史了;名人馆的院士程开甲特展将于7月10日开始,我自然在讲解团行列,今天开始读程开甲;梁老师布置的评弹博物馆、凤凰街、苏州诗词八讲,都需要读书和备课⋯⋯
忙,并快乐着。
我哥总是精益求精的,他说每一次上课总是会有遗憾,总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不,20号良渚走读那么精彩,获得了那么多的点赞,他还是不满意,回来后的两天时间又努力读书修正,今天23号带第二批良渚走读,线路也略有优化,讲解更加精炼到位了。
如果不是今天我有课,我一定会再跟去蹭听的。7月2日还有一场良渚走读,很可惜我又有课,遗憾错过。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去。
明天上午还要带一场从北寺塔到城隍庙,这是第四次带这条线了,我的铁粉们都已经在前三次走读过,这一场我以为召集不起来了,昨天看看还只有8人报名,现在梁老师规定不满10人不开班,就想报不满也好,这个周末我就休息吧!
没想到今天一下子爆发,报名人数达到21人!
那我必须要好好准备的,不能辜负学友们的信任哦!
外面风大雨大,希望老天在夜里把一天的雨都下完,明天白天阴天不下雨,完美走读。
背了60首苏州诗词,越来越熟。唐诗三百首已经13天没背了,有点焦虑,明天一回家就要背唐诗了。
充分预习后的良渚一日走读收获满满,参加20号第一场的如荷存在一连写了三篇记录,参加23号第二场的S.Y 作为编辑,也写下了自己的良渚走读笔记,读一遍记录,仿佛重新走一遍,再次被5000年前的良渚人震撼到了。
据说有游客到良渚,居然以为是去看梁祝的,就是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即使有点文史常识的游客,到良渚博物馆转一圈,最多再到良渚遗址博物馆看一看,就打道回府了。
很少很少有人会去寻找水利工程的老虎岭高坝和塘山山前堤坝区,所以当我们到达老虎岭时,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会操作团队购票。也是啊,一是因为这里从来没有团队来过,二是因为这个展示馆是新开的,去年我跟我哥来踩点时,还是一片工地,造展示馆的工人们很好奇地围上来问我们,你们来看的是什么?可能他们造着时也不明白自己在干啥?[偷笑]
其实当时我也没怎么明白他们的展示馆准备怎么展示堤坝,只知道他们施工场地的背后,是我哥只给我看的老虎岭高坝。
这次走进修缮一新的展示馆,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把一段原生态的高坝的横切面展示给我们看了。
我们站在大厅,隔着硕大的玻璃墙看着一块块草裹泥叠压成的大坝,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老虎岭高坝有100米的厚度呀!多么大的工程量呀!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有些做足功课的游客可能也知道高坝、低坝,还有山前堤坝区,可惜没有交通工具呀,公交又不方便,一天之内要跑完这些点,绝对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跟着走读团队去就无忧啦!
好消息是7月2号还有最后一场良渚走读,剩余名额不多啦,想去的快抓紧机会,手慢无哦!
需要说明的是,6月20号的走读是纯公益的清风明月读书群活动,6月23号和7月2号的良渚走读是“走读苏州”的半公益走读,一天走读每人收费一百多元,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梁老师组织“走读苏州”活动,半天会付给带读老师几百元讲课费,这两场的讲课费可以略微补贴老师备课踩点的费用,实话说真是补不足的,我哥为了备课,起码踩点了五次以上,每次开车两小时去,油费过路费门票费以及其他费用,两场走读讲课费只能稍微贴补一点。带走读,真的是自己热爱才能坚持的。
遇见梁老师真是我们的幸运,有了“走读苏州”的支持,我们清风明月的公益活动才能坚持下去,走出苏州城,甚至越走越远,也成为可能。
时时会被学友们的热情感动,棉棉自己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活动,却直接打过200元来说略表心意支持走读苏州;有一次报名人数没满,为了课程能顺利开出来,“北京有谐趣”学友一个人付了五个人的费用,令我们感动;这次的良渚,S.Y明明报到了20号的公益名额,却把名额让出来,自己付费参加23号的走读;淼一学友也是参加了20号的公益活动,却又付了23号的费用⋯⋯
今天我的街巷走读更是令我感动,很多学友是老苏州,说实话对苏州街巷比我还熟,但还是参加了走读活动,等会儿再记录。
很多学友说不要开纯公益课了,至少把老师的踩点成本算进去呀!
我们清风明月读书群的学友就是这样一群有文化、有爱心的同道中人!
我和我哥沟通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能忘记初心,我们本来就是为了自己的爱好,与志同道合的学友一起学习,纯公益的走读我们还是要坚持的,即使只是为了支持我们,爱我们的热心学友,我们也要坚持!
当然也会有些不满的声音,有人说“清风明月群现在变味了,不再是纯公益的了!”
听到这话我是很难过的,说出这话的人,还是每次都能抢到公益活动名额的人,甚至还每次抢到我赠书的人。他真的不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吗?以前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时候不说,现在有了一点讲课费收入,今年我送出了多少书?200本《苏州诗词三百首》,100套《红楼梦》,200本《长物志》,200本《浮生六记》,100本《园冶》⋯⋯
我哥劝我不要把这些话记在心上,要记住绝大多数学友对我们的爱护和支持,但是我想,这些伤人的话,就像刺进我心里的铁刺,我可以忍痛拔出来,但是伤害总是在了。我毕竟不是圣人!
以后我和我哥每月都会有公益课,首先会分享给最支持我们的铁粉,有多余的名额才会兼顾其他人。所以,如果你是我们的铁粉,最近参加过我们兄妹的“走读苏州”活动的,如果还不在我的公益分享名单中的,可以@我。
我的想法,每人参加三五次纯公益活动,至少也参加一次“走读苏州”的半公益走读吧?
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我们才能越走越远,江浙两省的考古遗址我们可以一一走到,甚至可以走得更远。我悄悄地告诉大家,我哥对三星堆遗址的关注和研究,绝对不亚于良渚,你想去三星堆吗?你想看懂三星堆吗?我们一起努力哦!
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