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主要是汉文化,虽然受到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说是汉文化。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敦煌自汉武帝建郡设县以后,将大批量的中原人士迁徙到河西,就是所谓的“移民实边”,就是让汉族人迁徙到这里定居,农耕,战争的时候拿起武器作战,当时这一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与匈奴作战时由于战线过长军队和粮草无法远距离打仗的困难。在迁徙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举族而迁,古代一个家族可能就是一个村子的人,几百上千也有可能,还有一些罪犯,一些北贬黜的官员和知识分子,那么这些知识分子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敦煌,成为了最早的文化输入团体,这个时候汉文化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2、在唐代的时候,敦煌有一个大家族姓索,在敦煌藏经洞文书中有关于索氏家族的记载,在《汉书》《晋书》《唐书》中有关于索氏家族郡望的记载,说索氏家族在汉代时候从现在山东的巨鹿迁徙到了敦煌,世代书香门第,以读书传家,到了唐代,在敦煌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他们在莫高窟还修建了洞窟,在张议潮的一个女婿就姓索,那是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家族。 我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敦煌索氏家族的教育。[嘿哈]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少数民族政权不断登上历史舞台,那是一个战争非常频繁,政权更替非常多的时代,但是在河西地区却偏安一隅,虽然有前凉、后凉、前秦等五凉政权在河西统治,但是这几个政权都积极需求发展和稳定,积极学习汉文化,尊重汉文化,大量的中原士人为了躲避战乱跑到河西,无形中又将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河西,这一时期的河西文化发展达到一个顶峰,陈寅恪就曾指出五凉文化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然那个时候的战乱都快把传统文化给丢了。
4、正是因为有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积淀,才有了后来对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进入之后的融合和吸收,无论何种外来文化进入河西后都是被吸收和改造的,最后变成了自己的文化的一部分,从来没有被西方外来文化所改变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