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义与张大庆当年是乡里重点初中的同学,同窗三年而且还同坐一桌。可以这么讲,初中三年俩人形影不离,是最要好无话不说的学友。
那时班主任安排座位,好像没有当下人们那么功利。如今老师常常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孩子或者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安排于教室的前排,学习成绩差或者喜欢捣乱不爱学习的与老师关系疏远的学生安排于后排座位。王明义与张大庆上学之时,仿佛没有那些讲究。班主任一般都按照高矮个子来安排座次。他俩属于高个子,因此三年初中学习期间,俩人一直坐于教室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
另外,俩人的性格又非常相似,都是那种踏实、诚恳与人为善的人。俩人都是属于老实本分的孩子,三年的初中学习期间,俩人从未红过脸。
就连俩人的智商也非常相似,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都属于中游学生。王明义学习成绩较张大庆稍微差一点,考高中时不幸落榜。自此俩人便分开,王大庆升级步入高中阶段学习;王明义依旧在原处,留级复习来年再考。虽然他们仍然在同一所学校学习,但一位高中生与一位初中,各自忙于学习,随后他们的见面机会就极少。
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也瞬息而过,王大庆未考上大学,便参军入伍,后来考入部队院校学习,毕业后便成为一位初级指挥官。王明义在第二年复考中,幸运地考上了高中,后经过三年紧张刻苦的高中学习,幸运地考入省内一所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光阴穿梭,一晃二十年转瞬即逝。王明义与张大庆一样,由当年的毛头小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洗礼,皆变成了稳重的中年男士。
这二十年间,王明义在家乡坚守六尺讲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批合格的建设者,他虽未有太大建树,一直是一位尽忠职守的人民教师。
这二十年间,张大庆在部队一心扑在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苦练打赢必胜军事本领,带出一个又一个先进连队,也为此屡立军功,职务也不断地得到晋升。可惜时运不济,正当他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自己军旅之梦时,恰逢新一轮大裁军。他坚决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地方工作。
张大庆回到地方后,也记不清又过了几载。一次,王明义与张大庆受邀参加一场聚餐。宾客落坐,满满一大桌子人。大家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相互打着招呼。坐定,人们左顾右盼地端详着那些陌生的面孔,内心免不了琢磨起对方的身份。当王明义与张大庆俩人四目相对时,他们起初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还是直来直去惯了的王明义首先开了口,对张大庆说道:“你真像我初中的同窗张大庆。”经他一提醒,张大庆恍然大悟,激动地对着王明义喊道:“你就是王明义。”
两位老同学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离开座位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王明义裂了一下嘴,大喊一声道:“你的手劲好大呀!”
张大庆抱歉一笑,心想自己握枪杆子的手,怎么能与你手握粉笔的力道一样呢。俩人这一段奇遇,后来被熟知的人们当成了笑柄四下传诵。
地域之辽阔,两山难以相逢;天下之攘攘,人各一方的俩人还是有机会聚首的。珍惜彼此相聚的时光,和谐共谋同处,即使一时分别,也好来日重逢相聚共话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