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江左麒麟安天下,世间却无琅琊榜——从电视剧《琅琊榜》说起

江左麒麟安天下,世间却无琅琊榜——从电视剧《琅琊榜》说起

作者: 闲客闲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6:51 被阅读0次

    2015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琅琊榜》,讲述了南方梁国内部朝廷内部各方势力复仇与权力的故事。剧中有波谲云诡的明争暗斗,令人揪心;也有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这种故事在历朝历代都在上演,作者解释说没有特指的朝代,观众没必要对号入座,但是从电视剧里面的细节,比如皇族萧氏、行台制度(其实南朝并无行台之制,北魏孝明帝时设置较多)大致可以看出是南北朝三国鼎立之时。我们姑且判断为南梁,在这段历史背后所演绎的权斗风云远比电视剧更加精彩,也更加无情。

    一、侯景入梁:东西变,南北乱

    公元547年,谁也没有想到,处在三方势力漩涡中间的一场风波会直接导致了力量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年,北魏权臣,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枭雄——高欢去世,就是那位出场自带BGM《兰陵王入阵曲》的兰陵王高长恭的祖父。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继承丞相之位,这件事直接导致大将侯景发动叛乱,祸及三国,牵动南北。侯景起兵后曾一度打算投降西魏,但是西魏犹疑不决,火中取栗的态度让侯景失望,于是他选择了倒向南梁。在电视剧中梁帝晚年听信谗言,疑心极重,历史上的梁武帝萧衍在耄耋之年与剧中相比可谓是有过之无不及,这位笃信佛教的君主接纳侯景打算开疆拓土的同时还最后一次到寺庙舍身,殊不知这次他虔心供奉的佛祖也保佑不了他的国运。

    为策应侯景南下,梁军发动了本朝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军事行动是在上下失和、国本动摇的情况下进行的,从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武帝最初任命鄱阳王萧范统领作战,后又听信近臣朱异之言改命萧会理领兵,萧会理带兵还没走多远,武帝又悔之重新令贞阳侯萧渊明为帅。这三个人,一个野心勃勃,一个懦弱无谋,一个不懂军事,换哪一个都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在兵骄将傲的氛围下,此次行动焉能不败。果然,畏敌如虎的萧渊明错失好几次机会,被东魏军打得大败,丧师失地,连自己都被俘虏,也真是没谁了,果然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惜这次失败的北伐行动并没给使老朽的武帝敲响警钟,反而又继续他稀里糊涂的状态。

    梁军兵败后,失去支援的侯景叛军在东魏军队的围剿中落败,只得带领残兵败将南逃至梁国境内并占据了寿阳。可怜武帝还在痴痴盼着侯景能带着河南之地投奔自己,还真以为自己是东郭先生。朝中还有忠臣反对接纳侯景,认为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昏聩的梁帝却听不进这些劝告,引狼入室不说,还正式任命侯景为豫州刺史。自古以来寿阳就是南方政权在江淮防御线上的重镇,把这么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地方交给敌国叛将,梁武帝无异于自掘坟墓。

    二、侯景乱梁:皇帝死,国运止

    公元548年,梁武帝打算和东魏媾和。北伐失败后,军心萎靡,加上东魏也因刚赶走侯景喘了口气,双方都有心坐下来。东魏高澄想用被俘的萧渊明交换侯景,侯景得知梁帝也有此意后,坐卧不安,想尽一切办法,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造他大梁的反。

    同年八月,侯景以八千兵力,打着诛杀奸臣旗号起兵。梁武帝指派邵陵王萧纶总督诸军会剿侯景。侯景不愧是从战场厮杀一路走来的,为避免陷入围攻,他大胆放弃寿阳,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避开梁军主力,率轻装部队渡江直奔都城建康。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长江边上,与建康城隔江相望。此时,建康城内还不知道带路党萧正德(此人原是梁武帝兄弟萧宏过继给萧衍的儿子,但后来武帝有子嗣后遂又归还给萧宏)已派出大船接应叛军过江。叛军渡江后,一路狂奔,兵临建康城下。此时的建康已承平多年,哪里见过这阵势,顿时生乱。混乱之时,太子萧纲主动站了出来承担守卫之责。萧纲通过一系列指挥调度,加强了都城的守卫,同时也撤换了不少武帝旧臣,难保没有夹带私货。

    叛军马不停蹄地攻城,加上有前文说的萧正德里应外合,而梁军这边官员贪生怕死,使得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激烈的抵抗就扫清了外围。占据了外城后,侯景指挥叛军全力攻击台城,虽然叛军人数不多,但是兵强马壮,仍然给城上风声鹤唳的梁军极大的心理震撼。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守军拼命抵抗,可怜繁华富庶、人丁兴旺的建康城在战火中被摧残得满目疮痍,百姓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真是人间浩劫。

    这边侯景不停在围攻都城,那各地的大梁军队去哪儿了呢?其实各州郡听说了侯景叛乱的消息后,立即发兵勤王,因为侯景行动太快,各地知道消息后建康已经被包围。外地勤王军队主要是皇族子孙率领,其中以邵陵王萧纶、湘东王萧绎、武陵王萧纪的力量最强。各地勤王军队出发前往建康救援首都,兵力约在15万左右,加上其余地方军队,实力远远超过叛军。这时候,各方力量虽汇聚于江南,但是却心口不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首先到达的是萧纶的,他态度还算积极,派出援军一路直驱建康,可惜速度虽快,但战斗力不太行,被叛军击败。接着合肥援军到来,这支部队常年守卫边境线,战斗力属于一流,如果此时趁着叛军军力疲惫,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即使无法全歼叛军,但是解围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各地陆陆续续到达的援军旗号多且杂,各怀心思,军令难以一致,也无人能统一指挥调度。“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援军空有强大的兵力,也只能停滞不前。反倒给叛军留出了机会。叛军趁着空档期再次加大了对台城的进攻,好在援军内部经过你争我吵后终于达成共识,勉强推出柳仲礼为大都督统一指挥作战,终于让城内的军民看到了一点希望。在与叛军的交战中,双方互有伤亡,但是主帅柳仲礼受伤后,丧失了勇气,畏缩不前,不敢再与叛军交手。《论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尚且都要有志气,更何况是一军之主。打仗最怕的就是没有战斗意志,一支军队如果失去了灵魂,那和乌合之众没什么两样,战场上无外乎是一群待宰的绵羊。统帅都贪生怕死,下面的士兵更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实力强大的诸侯也只是摇旗呐喊,就是不行动。连皇族都这么消极,天下人心更是散沙。

    战局一天天在恶化,城内粮草殆尽,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守军饿死病死地越来越多,破城只是时间问题。眼看着援军到来,却止步不前,一路从希望到绝望,梁武帝心里恐怕也在大骂这些不肖子孙吧。

    时间到了第二年,经过前几个月的打打停停,叛军发动了总攻。至此,从548年十月被围至549年三个月城破,坚守了五个月的建康终于陷入敌手,众叛亲离的武帝萧衍看到了他的末日。侯景入宫后,叛军将金银财宝掠夺一空,皇帝、太子和其他文武大臣均被软禁。此时的梁武帝已八十多岁了,一个在位四十多年的开国皇帝,一位风烛残年的白发老人,被活活地饿死。

    武帝之死,宣告梁朝事实上已经灭亡。

    后记

    在电视剧的大结局中,北朝兴兵南下,朝中无人可用,只有梅长苏不顾自我安危,亲自率兵抵抗,平息战火,最后以身殉国。可是在皇宫中的梁武帝又何曾盼来这样一位“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的英雄呢?他自己的子孙们都在隔岸观火,各怀鬼胎,或许有人还巴不得他早点死吧。毕竟他一死,这皇位萧氏子孙都可以“继承”,各路兵马见都城沦陷,都作鸟兽散。恐怕侯景自己也没想到,凭借区区千人不到的兵力,竟然横冲直撞,撼动了梁朝的根基。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或许是梁朝最真实的写照。自东晋以来到梁朝末年,江南之地人口、科技、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一片生机勃勃的南国美景,却被战火无情摧毁,笔者每每读史至此,都不禁扼腕叹息。

    熟悉中国古代史的读者都知道,政治混乱、民不聊生、骄奢淫逸,这些都是亡国前的征兆。每当封建王朝末年的时候,大多是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互相攻伐,这个剧情从秦末直到晚清都在不断重复上演。尤其以民国初年为甚,南北战争不断,北洋派系又分直系、奉系和皖系,张作霖、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孙传芳等等大小军阀各自划分势力地盘,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流离失所。帝国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中国腹地,军阀们不思抵抗,反倒成为了西方势力的在华代言人,帮着外敌攫取利益,这局面和一千多年又是何其相似。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真是莫大的讽刺。金庸老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写道“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这也是对历史最准确的总结。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左麒麟安天下,世间却无琅琊榜——从电视剧《琅琊榜》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y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