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作者: 菊隐楼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10:49 被阅读57次
    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自然是孔子。孔子印象里大概很古板,肉都要切得四四方方的,不然不吃。实际上他老人家是很通人情的,不轻易说人不能解释的事情,以免引起恐慌。

    幼时,在夏天布满星星的夜里,最容易令人遐想。白天聒噪的蝉鸣止息了,潜伏在如水之夜,静待黎明。不远处飘来几个晚归人的影子,渐行渐远,在寂寞的夏天,平添了许多悬疑色彩。鬼怪的灵感也许是赶夜路的人无聊胡诌出来的,流传甚久变成了消遣的谈资。

    有没有鬼呢,我不知道。在归乡的途中偶遇一支送葬的队伍,一个个披麻戴孝哭得凄惨,他们到了下葬的时候照例要烧纸钱,他们是希望有鬼的,而且这鬼是可敬的,寄托哀思的。小孩子晚上不睡觉,大人吓唬他:“再不睡鬼就来吃人了。”孩子听了急忙关灯睡觉。小孩子是不希望有鬼的。鬼怪自远古流传至今,许是见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许是见过万里长征人未还,许是见过七月七日长生殿,许是见过泪比长生殿上多。读一页蒲松龄要比读《百鬼夜行》痛快,他是我们的根,像乡间杂谈一般容易消化。

    我想念在乡下的生活,天一黑,月亮和星星都出来了。在那里,人们对于月亮是敬畏,是喜欢,月亮是自己家里人。乡人把月亮叫“月亮爷爷”,这是最原始最朴实的文学说法,和诗经同源。月亮变成了自己家里人,真好。在城市中,大片大片璀璨的灯光开始喧宾夺主,掩盖了月亮的光芒。它们也许欺负月亮温柔。月光如水,骄阳似火,就连远处的群星也黯然失色。怎么办呢?没有办法。科技瓦解了诗意,工业解构了传统。在中秋节商家的促销中,月亮才会被利用,被纪念。月饼之中也不再是五仁枣泥,可能是巧克力,真是一出恶作剧,人们还以为是艺术而到处夸耀,这难道不是怪力乱神吗?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是人道主义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不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y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