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作者: Y小卷粉M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1:48 被阅读0次

    2018/9/18(阴&雨)

    以前看童话书或者电视剧都有提到“秘密的树洞”。依稀记得童话里描述的是主角对着一个树坑说出了秘密,过了几年那个树洞里长出一颗大树,有人路过把树上叶子摘下来吹奏乐曲的时候,响起的是主角曾经对着这个树坑说出的秘密……不知道自己对这个故事的记忆是否准确,但当下想来,这还确实是个细思恐极的事。人的心里总会有秘密,但实在憋不住了,又无法找人倾述的时候怎么办?能想到树坑或者树洞这样的对象,我还挺佩服当事人的奇思妙想(作为一个比较“死脑筋”的我,还是比较佩服这样的举动)。

    人心,说小也小,说大也真的挺出乎人意料的大!因为有时候它能承载的东西,真的超乎预料。小时候会觉得好奇别人的事,甚至是别人心里的秘密,可能是想走近别人的一种方式,但近来才渐渐体会到,有时候知道的少也未必是件坏事。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留给别人的印象,最近总是机缘巧合地忽然就知道别人的一些小秘密(非常了不得的,内心深处的秘密)。虽然觉得这是源自于别人的信任和认可的,我会好好守护好这些“小精灵”,但是,一方面在心智方面自我定义为还不是很成熟的我,可能也正因为这样而觉得自己何德何能,是否真的有办法帮别人分担这些。另一方面也会觉得自己太过敏感,某些事,确实一点点就足够激起我情绪里的太多汹涌澎湃,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另一种层面上的脆弱。

    (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伤口”,你所看到别人的“光鲜靓丽”背后,或许是你无法想象的“承受”。

    昨天,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当时没有点进去读,却在心生一丝怜悯和怒其不争的念头。怜悯,是觉得人有时好卑微,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才可以抵达生活的平凡。怒其不争,(我也不知道这个“其”指的是谁)但人生而不同,为何如此轻易地妄自菲薄?此刻,当我写到“平凡”二字时,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成功不容易,但做好一个平凡的人又容易吗?我这样问自己。我点开文章读了全文,了解了来龙去脉觉得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并非字面这么简单,也远远超出了字面的含义,不禁同时对这种碎片化、快餐阅读的“取标题”方式反感。

    很喜欢文章里的几句话,在此插录一下,以此作为激励。

    1、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越是在众生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看大用。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的内心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明确信念,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2、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信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

    3、人生怎么走,岔路怎么选,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毁掉一个人,让ta赚快钱就行了。当一个人已经习惯了金钱来得容易时,便很难再踏实努力地做事情了。当更年轻、更新鲜的血液注入的时候,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终将被淘汰。

    查立芒格曾经说过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先配得上它。

    一步一步来,可能很慢,但最后总能到达。最快的捷径,未必就是最好的路。在诱惑面前,别太贪心,否则,很有可能走着走着就发现,前无出路,后无退路。适时沉淀下来,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帮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李健说,读书,至少能使人不那么恐慌。(最近的共鸣的一个体验)“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不至于狂妄。”

    没有“输入”,只有输出的消耗式开发,注定会“后劲不足”。(这其实是我放弃我曾经喜欢的职业的最大缘由之一。)

    美国医学心理学家David.Wechsler曾用标准化智力测验,测查了人从7岁至65岁的智力发展状况。他发现,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22至25岁,这个阶段的性格改变程度也远远大于其他时期。在《20岁光阴不再来》书中,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给出这样一个结论:拖过29岁,大脑的可塑性、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等,都很难再改变。为了改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比20岁左右时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倘若你想做点什么,学点什么,这个时间段是你从现在开始到漫长余生里最好的一个阶段。——摘自《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槽值】

    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希望你能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越这个时代流传下去。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举在头顶。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英·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更宽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在生活承受重负之时。

    “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正好与这句话形成互补。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静之后。人只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之后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摘自《不做“空心人”》陈先发(有节选和略改)

    (猛烈地灌完前面一大波鸡汤,还能继续往下看的,确认过眼神,是有共鸣的人,没错了。原本想为了方便阅读调整一下布局顺序,后又想,作罢,我就喜欢这么写,就这样吧。)

    前文说道,当我写到“平凡”二字时,我有了和此前不一样的感受;平凡容易吗?接到我最后的摘录,我想这便是比我自己零碎的感悟,高明很多的总结表述: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去突破的,人只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之后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前四个月的自己,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繁杂的内心“大扫除”,自己思考了很多问题,也算感谢周围的人、事还有“灯塔”(我的贵人)给我的帮助,让我能有与自己对话的时间,自觉是很大的一次进步。当我初步整理好这些,觉得是只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杂乱无章后,我却不断意识到,原来不只是我有这样的问题,自己并非异类(整天想入非非那等人),很多我的同龄人(自己仅能接触到的圈子里,交流较多的)也在经历着同样的历练、挣扎、纠结、迷茫、焦虑……。其实不得不承认,从小在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意识:我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很糟糕的认知,自我分析或许是潜意识里,暗藏着想融入别人的一种不安全感吧。

    相同或不同的经历都在不同的人身上留下不同的痕迹,有的留下了不同的“伤口”或是只是一个擦破表皮的伤而已,或是一个较浅的划痕,或是一个掉了一块肉,流了血的伤口,甚至是那些伤在最深处,有时候让人痛到麻木,或者正在化脓的伤……网络社交,放大了人的各种感官功能,让我们容易看见了世界之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同时他人的光鲜、美好也更容易被看到,表象的繁花似锦,也让很多人浮躁了内心,丢失了自我。

    我和这些身边人都是平凡人,在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里却又经历着很多不平凡的事,这时,我们似乎真的是用尽了力气,来努力做好“平凡”。

    (二)勇敢、善良、坦诚、珍惜和感恩,在现实里一边升级打怪,一边成为可爱的自己。

    有人说,当你可以云淡风轻说出从前内心非常介意的事情,说明你已经有理论来承受、担当,这件事已经无足轻重了。让我想到的是,能如此云淡风轻说这句话的人,从经历中是积攒了多大的勇气,才能支撑这样的云淡风轻。要勇敢、要独立,这是我想在自己身上慢慢增添的品质。

    善良是一种悲悯,一种选择。

    之前听蒋勋老师解读《红楼梦》,听完80回的讲析,我最喜欢的人居然是贾宝玉!因为蒋勋老师用“悲悯”这个词形容宝玉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时,有触动到我的内心。宝玉总是看谁都觉得“好”,总是处处为人着想,尤其是从很细小的事情里。他能敏锐地觉察出别人的感受,体谅别人,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善良。“当别人在背后说你的好时,其实是他人对你点点滴滴的祝福。”善良的人,总会不期而遇很多“幸运”。这是长辈和我说过的话。所以,我会选择善良,并且是以不期回报为出发点的。

    坦诚,是勇气的另一面。

    当你说一个谎话时,就会有十个或者更多的谎话接踵而至,为了去圆第一个谎。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怎么那么爱“演”,经常给自己“加戏”或者是“戏精本精”,从某些程度上说,这些表现是在寻求存在感,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本质上是缺乏安全感、自信的表现吧。不管“看我72变”或是“小样儿有N副面孔”,不是真正的你,每天这样佯装应该也不轻松吧。而敢于坦诚的人,是自我肯定、自我存在感高,有勇气加身的吧。

    坦诚,不只是和别人相处的一种方式,对待自己也是如此。坦诚面对过去想逃避的,自己的不足或缺陷,是对自己的一种诚实。找到自己,成为自己,“醒过来”、“睁开眼”看看自己和生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坦诚。

    珍惜和感恩,一种让你充实、富足、温暖的内心力量,也让你成为可爱的人。

    小小的树洞,激发诸多杂感。用文字记录,梳理思绪,温暖心灵,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树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zb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