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个判断题,5>100吗?”
“怎么可能呢?”
“我给你讲个故事。那一年,同事忙碌了一年,写了100篇文章。我悠闲了一年,写了5篇文章。结果年底评选国家好新闻,我上了五篇,同事一篇也没有上。你知道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真实用意吗?”师傅说。
“我知道,让我把力气花在该花的地方,出精品。”我笑着回应。
“事情分三类,一类是可做可不做,那就不做;一类是必须做,但是价值不大的,应付过去就行;还有一类是必须做,且价值大,就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最重要的是学分区分这三类事情,少做甚至不做一二类的事情,你才有精力去干那些高价值的事情。”
我明白师傅有所指。为了改课题报告,昨晚十二点多才睡,早上六点多就起来,赶去教室给孩子们做了一节国学微课,马上赶到区上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回学校刚好赶上第四节。上完课守孩子们午餐,再守午休,上完下午第一节,马上开车去参加专家对课题的指导,一边记录一边思考,提出疑惑,请师傅解答,晚上七点才弄完。这种陀螺式的节奏,已经持续好多天。下午有一个时间段,我疲倦到了极点,师父说的什么完全记不下来,师傅说这是他看到我最差的状态,所以给我讲故事。
我知道这种节奏不对,可是我这段时间真的陷入这样的节奏里出不来。什么事都想干,什么事都想干得漂漂亮亮。每天从早忙到晚,梦里都没有闲着。精力耗散得厉害,才会导致今天下午最该精力集中的时候集中不起来。
锻炼分辨事情的智慧,先判断事情值得不值得干,低价值的事情,或者说鸡肋的事情,尽量少干。确定要干的一定是有价值的事情,马上思考谁来干,可以是自己一个人干,也可以是自己的团队一起干,还可以外包给他人。一个人干的事情要慎之又慎,最初精品。带领团队要能激发大家干事的热情。最后一步才是怎么干,要会用工具,借资源,因时因地制宜。
学会取舍挑选,节约精力成本,让5>100成立,才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