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自然界来说,没有“时间”这个概念。
没有“时间”概念,很多事情都会变的不一样。
所以,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人类社会创造了很多的规则和标准,形成一个个的模子,我们就用这一个个的模子来套自己、套别人,进行分类,从而采取相应的方式来相处。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时间”。在时间的统摄下,有了年月日。人类的每个生命节点就有了具体的年龄标志。这个人18岁,那个人80岁。有必要的话,能够精确到秒。
在年龄这个套子下,人类进行了分类。幼儿、儿童、青年、壮年、老年。每个标签,有相应的相处方式。
到了某个年龄,就有相应的权利。这些权利的设计,完全基于“时间”概念,而不是根据人类具体的个体。
比如,男性60岁退休这个规定。不考虑具体情况,一刀切。这样做,当然是最具有社会综合效率的方式,但对于个体而言,就不一定科学了。有人60岁,确实身体虚弱,要休息了;也有人60岁,身轻体健,还可以大展身手的。
可惜,社会的运转要基于“大多数”这个前提,无法一个个制定相应的对策。
所以,当我们觉得社会规定和自我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个体情况和社会规则不匹配的情况发生了。这时,我们就要重新认识自己,或者说要重新认识“社会是如何认识我们自己的”,社会不要我们自己觉得,它只要它觉得。
我们再怎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也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清楚社会是怎么对我们进行分类的。然后搞清楚自我和社会认知之间的分歧所在,再来对症下药。
这个认知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作为中年人觉得社会不友好;作为社会,要解决的是更年轻的就业问题。
于是,情况很清楚了。中年人要是觉得自己还能干,那就不要占用社会资源,而是要提供社会资源,这样就能把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进行统一。
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