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清水里的刀子——照见死生谜题

清水里的刀子——照见死生谜题

作者: 麻小丸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8:14 被阅读0次
    清水里的刀子观影会

    昨天第一次看艺术电影:《清水里的刀子》。跟商业片不一样,这部电影没有眼花缭乱的剧情,没有刺激观众分泌多巴胺的镜头,没有宣传政治正确的主题,干净得像一本水晶画册。

    剧情回放

    电影以一位回族老人的老伴去世开场,以老牛的死结尾,中间穿插一些极具穆斯林仪式感的场景,送葬,诵经,宰牛。老人和儿子对老伴的突然去世深表怀念,儿子感怀母亲生前没享过多少福,决定用家中唯一的老牛来祭奠亡灵,老汉对老牛虽有不舍,但也觉得之前亏欠老伴太多,用牛祭奠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弥补。但是还没从老伴去世的悲痛中回过神的老汉,转眼又要跟相伴多年的老牛告别,想起老牛之前挨过自己不少鞭子和呵斥,自然心痛不已。于是每天悉心的给牛刷毛,喂草,换土,来稍微按捺自己内心的不安。真正带给老汉震动的是牛在临刑前三天不吃不喝,传说中牛在自己死之前三天会在清水里看到宰杀自己刀子,于是开始断食,以求洁净内里,干净赴死。老汉找阿訇求解,为何牛尚能知道自己的死期,人竟没有这种能力,没有得到答案。最后三天老汉带牛去田里散步,仿佛看到了老伴还在田间劳作,羊群还满山的跑。宰牛的那天,老汉不忍看到宰牛借口去集市有事,早早离开了家。

    影片评价

    观感评价

    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死亡的故事,但是没有音乐,没有哭天抢地,甚至连对话都很少,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极强的克制感,为这个沉重的话题更添了一分悲壮。作为无神论者,一直信奉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对影片中那些诵经之类的场景没有太多感触,但是极具仪式性的场面体现人对死者极大的尊重和关怀。抛去鬼神的论点,人的感情都是真挚的。

    主题评价

    其实死生一直是哲学层面的话题,但这又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要关注的命题,因为每段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影片给我们展示了死亡对在世人的意义,亲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种种,背负着难以割舍的过去,承担着现有的责任艰难前行。影片中老人质疑,牛比人还厉害,它能知道自己的死期,人却不知道。但假如人也能提前预判自己死期,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生呢?是战战兢兢倒计时般的等待死期,还是潇潇洒洒将这一生挥霍过去呢?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有人说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讲告别的电影,那这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示范,老伴的突然离开,老人没有好好的告别,但是对死期确定的老牛,老人依然无法跟其好好告别。我们之所以无法承受告别的痛无非是两点:回不去的过去和看不见的未来。对于老人,说未来已毫无意义,年过70,儿子已成家,能说心里话的人越来越少,日子都是数着过的;而过去有太多无法言说的美好,美好的是田间劳作不管多辛苦,一抬头总能看见身边的那个人,过去又有太多遗憾,遗憾的可能是没有好好的给老伴买一双喜欢的绣花鞋,而这些都回不去了。所以这部讲述死亡的故事里,大概照见了生的意义。我们都是凡人,无法将过去的记忆抹去,但是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还有未来,不管这个未来的期限是多少。最大限度的不留遗憾给自己,不必活在大限将至的恐惧中,亦不必破罐破摔的挥霍人生。当身边的人已留不住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收好美好、散去遗憾后,挥手告别过去。这样才能让生命更有力量,这样我们才能像尊重死亡一样,尊重生命。

    记得观影结束后,有个观众问了导演一个问题,现在回过头看自己两年前拍的片子,有什么遗憾吗?导演果断的回答,没有。我想从技术上角度说每个行业的技术一定在更新,一定有更先进的设备保证拍摄出更精良的画面,设计出更具美感的构图。但这部作品作为他在某个时期的一段情感倾注,一定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既然这部电影的缘起是初次看到同名小说时内心的悸动,那这部影片或许是对自己年青时率性而为的一种回馈,不管多少年后看这部作品,仍然能体会当初的那份心境。这大概是在用生的力量去敬畏西海固土地上那神圣的死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水里的刀子——照见死生谜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ge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