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山轶事(九)

红山轶事(九)

作者: 人生如画_86f1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6:32 被阅读0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都说明干什么事工具的重要性,有好的工具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十年代早期人们吃的粮食要磨细只能靠碾子、石磨!碾子由碾盘和碾轱辘组成,碾盘直径大概两米,碾轱辘则是一个直径大约五六十厘米胖嘟嘟的石磙;石磨是直径一米五左右、大小相同的两块磨扇石组成;在磨得比较少的时候碾子和石磨都由人来推或者拉,转上几圈就天旋地转、头晕眼花了!在磨得多的时候则套上毛驴蒙上眼睛戴上兜嘴进行加工。后来在红山河渠首建了一座水磨,磨面速度就快多了,就这一台水磨也红火了好几年,全红山的人都来这里推磨。只可惜钢磨、碾米机和粉碎机出现后,水磨便被无情的拆除了!假如那台有时代印记的水磨要是保留至今,那该是多么令人欣喜!


          七十年代中期大部分家庭还是用煤油灯、马灯照明!昏昏沉沉的灯光忽闪忽闪,也照不了多远,甚至面对面都看不清对面的人是光脸子还是麻汉子,更别说长得丑还是长得俊了。闷热的夏天人们为了节省煤油,很多人家太阳落山后就在家门口闲聊,等繁星满天的时候才进家门!过年的时候则为了图吉利将灯点一夜,第二天起床鼻孔都被熏黑了!有条件的家里通上了电,仅仅十五瓦的灯泡(白炽灯)就感觉比煤油灯、蜡烛好了许多。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绝大部分家里都架上了电灯,只不过灯泡的瓦数增加了些,可停电却成了常有的事!当时的电工真可谓高傲,人们经常用电还得去巴结他,“电老虎”的恶名便传播开来。再后来,有了日光灯即人们所谓的电棒,就觉得好洋气!昏黄的灯泡变成了白的刺眼的电棒,屋里如白昼一般!而且电棒只有乡政府、医院、学校、粮站、供销社等公家单位才架得起,人们都憧憬有朝一日家里也能架上电棒!

         

          那时候在沿山一带人们几乎都吃涝坝水。涝坝其实就是一个大水坑,每次浇地的时候先让水流淌一天半载,等沟渠里的杂物被冲刷干净时将水放到大水坑里,这个大水坑就被称为涝坝,有些地方称为涝池。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涝池!一个队里人们的生活用水靠它,队里牲畜牛羊饮水也靠它,典型的人畜共饮一塘水!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现在想来干净与否已经不能细说了,有些人看到涝坝水好几天都吃不下饭!为了能吃上干净水,有些生产队挖了两个涝坝,一个专门用来饮牲畜,另一个打上围墙供人们饮用!每到清明一过,涝坝这个小水塘便成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天下,一到晚上蛙鸣不断,“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没多久成串的蛙卵便孵出了可爱的小蝌蚪,黑压压的一片。涝坝中偶尔也有小鱼出没,燕子、麻雀、喜鹊和一些小水鸟都在这里饮水。被围起来的涝坝没有了牲畜的出入水清澈多了,在涝坝中央还出人意料的长出了绿油油的蒲草,白云倒映在水中像一幅自然的风景画!九十年代中期,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或房前屋后挖了水窖,再也不用到涝坝去挑水或打发小孩去抬水,小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抬水而发生小矛盾了!随着手压井一上一下的抬压,清澈的水流便从水窖中哗哗的流了出来。现在就连手压井也被淘汰了,水窖安上了水泵,电闸一推就将水送到了需要的地方。2010年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以来,自来水就差架到了锅沿上!只可惜现在的鸟儿了、兔子等野生动物要想喝口水真找不见地方了!

    手压井

         

    芨芨筐

          在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工具、用具也比较繁杂。盛东西、装东西就有好几种:出工上地干活的时候都要提个提筐,喂牲口背草都用扁筐,锅里往外捞面都用笊篱,清扫院子用扫帚,这四种工具都是用当地最常见的芨芨草加工的,干这个可是一门技术活,一般的人可干不了。现在用芨芨编筐、用高粱扎笤帚这样的手艺几乎快失传了!还有些席子匠专门用芨芨草打草席,要么铺在炕上隔土,要么铺在屋顶的椽子上铺麦草上房泥!你瞧,地埂上普通的芨芨草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变戏法一样发挥了大作用!后来有货郎走街串巷,针线蒲篮、馍篮才逐渐多起来,这与芨芨草编的工具比起来光滑、干净、透气,好用多了!

          家里要想摆些家具或日常生产所用的农具都少不了木匠。一个生产队大概有一两个木匠,不管木头是粗的还是细的,不管材料是白杨木还是榆木,在木匠的锯(框锯、板锯、扯锯、改锯)、砍(斧头、锛)、推(推刨)、钻(手摇钻和手拉钻)、凿等一系列挥汗如雨的劳动中方是方、圆是圆,榫是榫,卯是卯。一来一回的拉锯看起来是不断重复的动作,岂不知木头却已经顺从的根据墨斗弹的线按锯条的要求分开了,“嗤、嗤”的推刨声中薄薄的刨花渐渐堆积的像小山一样,过不了多久结实耐用的家具、农具便呈现在人们眼前。八十年代中期,一批浙江、四川木匠带来了木料加工的大变革,大立柜、高低柜、五斗橱、茶几、沙发成就了他们的生财之道。这也让油漆匠风光了一把,他们在家具上拉上油漆木纹,在立柜上装上有风景画的镜子、玻璃,既实用又美观。木匠和油漆匠真成了天造的一对,地配的一双,相互介绍生意,赚足了大把的钞票!而且这些家具也成了家里最重要的摆设!

         

    高低柜

            毡匠那时候基本都是外地来的。用羊毛擀好的毡既耐磨又透气,铺到芨芨草席上人睡着相对就舒服多了。擀毡先要把羊毛洗干净,然后用热水将羊毛喷湿卷起来,壮小伙光着脚板擀起毡来很有节奏感,偶尔还唱着劳动号子,保证每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只是擀毡一直要用热水,所以主人也不得闲,到处水渍渍的!真应了那句话:“木匠来了柴(财)来了,毡匠来了害来了”。


          也许有些人好面子,便将自己的活从不放在心上,不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别人家的活却干的很出色。这就有了“席子匠,睡净炕,木匠吃饭把斗扣上”的奇观! 

              吃水、用电、农具、家具、用具不一而足。就连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还要用铡刀铡草,费工费力尘土飞扬;锄个草一锄头一锄头费工费时,吃个花椒面、辣椒面还得用个jiāng窝加石杵,好像还生活在石器时代……

            如今,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哗哗喷涌!开关一按,屋里明光烁亮!闸刀一推,铡草机“嚓嚓”作响!马达一轰,“气死牛”跑得又欢!电刨子钻、锯轻便快捷,一机多用!螺丝、扣件一紧,家具成套安装!

          工具的更新换代给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山轶事(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hs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