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古代帝王后宫,人们首先会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真实的情况与想象有很大差别。以清朝为例,皇帝后宫的数量就很少。例如,清朝光绪皇帝,他的后宫就只有三个女人,一个皇后和两个妃子。
众所周知,光绪是一个没有自主权的皇帝。无论管理国家,还是他后宫的妃子,全都由慈禧决定。像他的皇后,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而另外两个妃子,则是户部侍郎的两个女儿,珍妃和瑾妃。
珍妃因为长得水灵,备受光绪皇帝宠爱。相反,她的姐姐瑾妃,没长辈撑腰又长相平平,一生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喜爱。
没有得到恩宠,瑾妃却非常淡然,不争不抢,一心专注在自己喜爱的事上。相比妹妹25岁就被赐死,瑾妃却活到51岁寿终。她从谨小慎行的小透明,逆袭成紫禁城地位最高的当家人。
瑾妃怎么在慈禧太后高压的强权下,活到最后,甚至晚年被溥仪说她是“第二个慈禧”呢?下面让我跟大家说说瑾妃的故事吧!
01 与妹同嫁,样貌平庸,注定失宠
瑾妃,即端康皇贵妃,生于1874年,满洲正红旗他他拉氏。由于是庶出的女儿,所以没有自己的名字。父亲长叙曾官至户部右侍郎。1876年,长叙因犯了错,被康熙剥夺了官职,导致家道中落。
年仅2岁的瑾妃和刚出生的妹妹被带到广州,跟随当将军的伯父生活了10年。由于广州是大清的交易港口,思想文化上相对前卫。而伯父也很开明,认为女孩也要有文化。专门聘请翰林学士来授教课程,因此瑾妃两姐妹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方面都非常精通。这也为二人参加光绪皇帝的选秀,奠定了有利的条件。
1888年,清朝皇室要为17岁的光绪皇帝选秀充盈后宫。根据八旗制度规定,凡符合门第和年龄要求的女子,全都要参加后宫的选秀。瑾妃两姐妹因为学识高,最终被慈禧选中成为秀女。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选妃纯粹就是走过场。因为慈禧太后早就内定了,亲侄女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她是光绪的表姐,可长得其貌不扬,她不只脸色蜡黄,还有点驼背。光绪皇帝对这个安排十分不满,但碍于太后的强势也只能听从。
根据《八旗都统衙门全宗档》记载,叶赫那拉·静芬被册封为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后。而瑾妃两姐妹则分别封为嫔。瑾妃和珍妃虽然是亲姐妹,但性格和长相却是千差万别。瑾妃长得相貌平庸、个矮体胖、性格木讷。相较之下,妹妹不仅长相俊俏,而且活泼开朗。作为皇帝,自然选择宠爱珍妃。
据《国闻备乘》记录,光绪与皇后、瑾妃相处都不太和睦。唯独爱样貌出众、思维跳脱的珍妃。二人整日形影不离,连批阅奏章,光绪都要珍妃陪伴在身边。但凡有好的东西,光绪皇帝总是第一时间赐给珍妃。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被独宠,自然有人被冷落。皇后没有得到光绪的青睐,气愤不已,经常跟慈禧告状。可是有皇帝护着,珍妃也没有怎么受伤害。
相比之下,瑾妃就像一股清流。古板的性格让她既不会去讨好皇帝,寻求丈夫的庇护,也不会去站隆裕皇后的队,跟着一起对付自己的妹妹。瑾妃觉得既然皇帝不喜欢我,那我独自过着平淡的日子也是不错的。
02 失而不争,甘于低调,活得自在
在波谲云诡的宫廷里,懂得不争不抢、明哲保身才是皇道。对于光绪偏爱珍妃,瑾妃也没在意,因为她有太多的嗜好,她可以玩一整天都不会无聊。
瑾妃是一名书法家,经常以写字为娱乐。她写的小楷,字秀丽端庄,对仗工整。她所书写的《账目收支明细》,让后世很多的书法家都称赞不已。从一撇一捺都能看得出,写字的人内心淡泊,锋芒不露。
瑾妃还是一名收藏家,她喜欢收藏各种工艺的钟表。宫里的每个盆景,各自镶嵌有不同的钟表、花鸟人物。而她珍藏的翠玉白菜,至今还展览在台北故宫。
除了品味上的追求,瑾妃还是一名美食家。她十分爱吃酱肘子,经常派人去宫外的天福号打包回去吃。后来她不满足于外卖,专门给自己弄了一个小厨房,研究起美食。有时还会进献给慈禧和皇帝,由于她的烹饪技术相当出色,大家都爱吃她做的菜肴。
因为爱吃,瑾妃长得越来越胖,宫女太监们私下喊她“胖娘娘”。瑾妃也不生气,无论对着谁都是笑脸迎人,所以奴仆们都很喜欢她。
1894年正月,慈禧六十寿宴上,为了增加喜庆,把各宫都赏赐了一遍,还把瑾妃姐妹由嫔晋为妃位。却不想在同年的十月,慈禧却以“后宫干预朝政”为由,将姐妹俩施以廷杖惩罚,还降为贵人。
为什么呢?据《国闻备乘》记载,珍妃平常花钱大手大脚,导致300两一年的俸禄都不够用。于是她仗着光绪皇帝的宠爱,串通太监受贿卖官。当时战事正酣,珍妃的卖官简直是伤害国体。
慈禧下旨,将珍妃姐妹施以“褫(chǐ)衣廷杖”惩罚。虽然此事与瑾妃无关,但因为是姐妹,无辜的瑾妃连带责任,一并被处罚。这是平时用在大臣身上的棍刑,后宫嫔妃还是头一回。不仅身上被打疼,更是一种心理的耻辱。
自从被连带受罚,瑾妃明白,在宫里生活必须要谨言慎行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她更加低调,恪守宫中规矩,不张扬、不聚集。逢年过节向太后请安,其余时间都在宫里不出来,让慈禧挑不出她的毛病。
一年之后,怒气消除的慈禧恢复二人的妃位。谁知,珍妃在低调了一段日子之后,又恢复回原来的样子。
1898年,珍妃支持光绪推动戊戌变法,可那时候的皇帝手中的权力,还不足以撼动慈禧。变法失败后,盛怒的慈禧把一切的罪责,怪在珍妃身上。慈禧下旨把珍妃打入了冷宫,还不许任何人与她接触。幸好瑾妃平时低调、守规矩,慈禧便没有一起处罚她。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紫禁城。准备逃离皇宫的慈禧,不想把珍妃带上,又怕她会遭到洋人侮辱,有愧与祖宗。于是派人将其推入井中溺死,年仅25岁的珍妃香消玉殒。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被残忍处死,瑾妃即使悲痛也不能表露出来。人微言轻的她只能尽量保全自己,以求过得安稳。
1902年,慈禧重回紫禁城后,命人将珍妃的遗体打捞起来,葬在恩济庄的宫女墓地,瑾妃才敢为妹妹的离去痛哭一场。
03 荣登太后,性格大变,专断独裁
俗语说,时间是改变命运最有力的武器。1908年,37岁的光绪和73岁的慈禧相继离世。宣统皇帝溥仪登基后,隆裕太后开始听政,瑾妃也被尊为端康皇贵太妃。1913年,45岁的隆裕太后逝世。压在瑾妃头上的三座大山都没有了,她终于熬成了后宫最有话语权的人。
瑾妃把妹妹的遗体从宫女的墓地迁出,立谥号为恪顺皇贵妃。让她与光绪皇帝合葬,为妹妹争回了名分。
根据《清官医案》所记载的情况,瑾妃患有甲状腺疾病,她的脖子粗大、眼睛凸出以及脾气暴躁,完全没有以前的和善。她任意打骂宫女和太监,但凡将她不喜欢的人,都会被逐出皇宫。关于她的性格改变,有的人说她是多年的情绪压抑导致的,也有人说她是因为隐忍太久,终于吐气扬眉了。
瑾妃还变得专横跋扈,她不把溥仪放在眼里,事事都要强加干涉。溥仪后来撰写的《我的前半生》里也提到,瑾妃专制得简直像第二个慈禧太后。
一次,瑾妃开除了太医院的一名御医,觉得没被尊重的溥仪十分生气。在身边的人鼓动下,公然与瑾妃吵架。这让瑾妃觉得很没面子,宣溥仪的生母刘佳氏进宫厉声训斥。
刘佳氏吓得跪着连连求饶,承诺溥仪会赔礼道歉,瑾妃这才作罢。原以为是小事一桩,谁知刘佳氏是一位脾气很倔的人,她从小就没有受过一点责备。被瑾妃骂完后,咽不下这口气,一怒之下竟吞鸦片自尽。
瑾妃自知理亏,怕溥仪会追究她的责任,这才有所收敛。
1921年,年满16岁的溥仪也到了要选妃的时候。本来溥仪跟唐怡莹青梅竹马,二人也十分投缘,大家对于溥仪的皇后人选也心照不宣。可是瑾妃觉得怡莹的性格像极了自己的妹妹,她不想怡莹落得如珍妃一个下场,于是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把唐怡莹许配给溥仪的弟弟。
瑾妃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实则祸害了两段婚姻。后来唐怡莹与溥仪的弟弟,溥仪和两任皇后的婚姻,均没有好的结果。
瑾妃的大半生都过得如履薄冰,面对掌控生杀大权的慈禧,她只能选择默默接受。她讨厌被操纵,可她最终也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有人说,瑾妃晚年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她人生最大的败笔了。话虽如此,上天依然给予了瑾妃比较好的结局。
根据史料记载,民国成立后,宫中制度变更,瑾妃成为了清朝第一位出宫回娘家的后妃。同年中秋节,她受溥仪邀请,与一众皇亲贵族赏月过节后,不幸感染了风寒。谁料瑾妃的病情迅速恶化,五天后就离世,终年51岁。
回顾瑾妃的一生,如她的封号一样,持守唯谨,与世无争是她保命的最大武器。瑾妃懂得看清时势,选择醉心于个人的爱好,自得其乐。可以说,不强求、不妄取是她最大的智慧。
我们在追逐金钱和地位的时候,应该像瑾妃一样,注重自我精神追求。这样才能保持内心愉悦,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取得平衡,获得持久的满足和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