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33篇:那束光,它有力量……

第33篇:那束光,它有力量……

作者: 金雪一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23:12 被阅读0次
    润物无声

    冬天的夜晚,很冷,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树上的叶子也越来越少。

    11月18日晚上,都快12点了,才突然发现景大哥群里的“召集令":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追寻我们的过往、留存社会记忆,是数字时代人文同道共同关注的问题。

    “时光无迹、岁月留痕 -- 档案的力量。"讲座正在报名中。

    在我的粗浅理解中,档案就是过去一个人的长期身份证明,好像从上了学或上了班才有,无非就是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直系亲属(父母家人)情况……无非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一份简单说明, 会跟着自己所在的单位走,但是我就没见到过自己的正规档案,别人是不是也是这样?

    档案,会有什么力量呢?

    而且,肯定是一个老人家在枯燥乏味地讲固纸堆里的东西吧!

    好奇,纯粹的好奇心,驱使我这么晚了,还跟景大哥交流,报名参加这个讲座。

    唰唰唰,一束束光在脑海中闪现:

    从原始记录到记忆建构,从记忆工程到国家意志,从狂欢后的惆怅到曙光……

    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记忆,构成了档案的全部,从物质的到精神的,从国家到集体到个人……

    文明没有中断,是因为文献记录没有中断,这一切功劳,都是档案的出现。

    那么记录片,博物馆,山顶洞人遗址,他们都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的鲜活的档案。

    随着谢老师的娓娓道来,我们沉浸其中。

    什么能够“触发"与旧事的邂逅?

    在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触目可及的老建筑,你最熟悉的乡音,逐渐消失的老字号,祖父祖母辈的老照片……

    记忆,本身就有延续和传承的内在诉求。

    比如,“最上海的声音"评选:城市空巢老人清晨喂雀的声音,《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儿歌,地铁进站的呼啸声,除夕的鞭炮声,黄浦江的汽笛声……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埃及金字塔,阿富汗被塔利班毁掉的巴米扬大佛……

    比如,现在咱们享受的那些小长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的端午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

    还有,那条神秘的胡焕庸线在档案学中又有神奇表现,与人口、经济、自然等分界线不谋而合。

    当然,具有天然记忆属性的档案,本质上一定是被权力所操纵,它作为载体,为将来建构着“想知道的过去"。

    它涉及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涉及多个学科(历史深、人类学、社会学……)和领域(口述历史、非遗、古村落……)。

    那么,做为一座文化古城,保定的很多有味道的胡同、古朴的西大街、传奇的马号……,是否也应该有人把他们的档案留存下来并广为人知呢?

    …………

    听谢老师讲到这里,眼前似乎越来越亮,好多东西想明白了,原来,档案如此广泛,无所不在,上下千年,纵横四海,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然而,它也给人带来无尽的隐忧,电子时代,该如何让它保存长久呢?

    ………………

    真的,名师指路,事半可功倍也!

    谢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一气呵成,精彩绝伦!

    完全颠覆我之前的想象,这哪里是故纸堆里的老夫子,分明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妙趣横生的儒雅学者呀!

    而且给我震撼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为什么呢?且听以后分解。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冬天的那个夜晚,温暖,很美,像一束光,在我的生活中闪耀,它充满着力量……

    …………………

    这是第33篇,固定每周一三五发文,敬请期待下篇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3篇:那束光,它有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jv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