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记忆这个东西啊

记忆这个东西啊

作者: 王二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9-10 00:14 被阅读169次

    今天Q同学跟我提起去年的某个考试,说的有板有眼,我竟没了印象。

    说起那个考试,我没有通过,估计记忆怕我太难堪就把这件事儿给自动忽略掉了。其实,人脑有自我保护机能,倘若不愿想起,大脑能自动选择逃避,去试着模糊甚至忘掉那些不开心的回忆。

    前段时间看了《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的唯一自传。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百年孤独》里很多人物的影子。马尔克斯是被外祖父母养大的,祖父是老上校,祖母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操持着整个家族。如同小说里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老祖母乌尔苏拉。爱吃带着蜗牛的土块的妹妹,与小说中的丽贝卡如出一辙,以及走街串巷的吉普赛人。《百年孤独》中的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或深或浅的痕迹。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小镇上的人们患了一种失眠症,记忆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减,渐渐的忘了生活中的一切。所以人们要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马尔克斯在不经意的提醒着人们,不要忘掉过去。他是在集体记忆的层面上说的,在虚实之间,告诉人们,不要忘掉历史。

    哈布瓦赫所认为,”个人需要记忆释放现今社会的重压一样,社会更需要营造一个它过去的乌托邦,使人们不只是在记忆中再现他们以前的事件,还要润饰它们、消减它们,或者完善它们。但是,集体记忆终究也会流失一部分,痛苦的记忆会模糊,留下很多被美化润饰的它们。个体的记忆也是如此。

    今天下午出差,司机开的飞快,感觉自己有点晕车的迹象,赶紧拿出耳机堵住耳朵,希望音乐可以缓解不舒服。打开播放器随机播放,耳机里流出了《去大理》。

    云南的记忆翻涌出来。之前假期的时候,因为听了这首歌,马上收拾行李去了云南。顺着旋律徜徉,能记起来的,都是些美好的画面。从下飞机撞上了昆明十年一遇的大雪,冷的哆哆嗦嗦,到因为高速封路没能去成的石林,还有景区遇到的骗子小偷,这些小尴尬竟然变得模糊,但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气急败坏。

    民族村的篝火,烧得很旺。在大雪之中,显得尤其暖和。一群人围在篝火边烤手,村民很友好,一起谈笑风生。我穿了牛仔裤,还有秋裤,是的,就是它,这是在大北方飞去云南的全部装备,隔壁的南方姑娘只穿了打底,见到篝火,仿佛看到了救星,烤了很久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是真暖啊。

    双廊的老婆婆,可以做出好吃的炸鱼。沿着岸边走,有人在打鱼,有人在摆着小摊儿卖海鲜,还有咖啡书吧和冰淇淋店,随着海浪而来的海腥味也变得亲切起来。双廊距离风情岛很近,从岛上下来,坐上游轮,没过多久就到了。这个环水的小镇,在冬天里看上去那么明媚温暖,下了船就不想再走了。

    洱海上追着游轮不止不休的海鸥,蓝天碧海下,欢快的唱着歌。蔚蓝的天空,点缀着薄薄的云朵,站在甲板上看着它们追逐嬉戏,盘旋在半空,忽而一个俯冲,紧着又是一个急速拉升,胸中欢腾着无畏与畅然。

    西双版纳晨曦中,犀牛悠悠然地走到了一棵树下,晃动着脑袋,不疾不徐的磨着它的角。胸腔被负氧离子充满,看着可爱的动物,旅途的奔波劳累也算不得什么了。

    丽江古城中那个打着手鼓爱笑的姑娘。我跟小伙伴们在古城里转悠,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古城的夜色很浓,伴随着酒吧的歌声,熙攘人群的谈笑声,还有节奏感十足的手鼓声,化不开的让人着迷。街边都是极具特色的小店,穿过人群,我们拐进了一条相对安静的巷子,抬眼间看到了这个打着手鼓的姑娘,手机示意她可以拍照吗,她笑着点头,还带着点羞涩。

    记忆是零散的,点状的存在。顺着这个小点,能串起很多散乱的情节。一路走,一路看,记忆里剩下的东西并没有太多,除去漏看的,还有很多浅层的记忆被吹散,再也拾不会来。

    世界很大、很美,需要多去走多去看,这样等自己老了,坐在树底下,摇着蒲扇,喝着茶,跟过往的小青年儿聊天的时候,才有的讲啊。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这个东西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ky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