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到一个对于艺术品的说法:“艺术品不是艺术家打造出来的,而是艺术品本身就存在在那里,艺术家只不过是承接了上天的指引,把模板多余的部分去除,显示出艺术本来的样子而已”
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让我惊叹于这种看世界的角度。
从事家庭教育半年有余的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和职业,我从刚刚解读艺术家的角度来解读自己,我忽然发现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只不过我是在为生命去除那些多余的虚幻的棱角,而让生命呈现出它本来天真可爱的一面而已。
作为一个生命的艺术家,对于生命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份认知,很难想象没有艺术觉知的人可以发现真正的艺术,所以在艺术品显现之前,最需要修炼的是艺术家本身。
当我们口中呼唤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让家庭成为幸福之源的时候,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生命首先成为幸福的源头,这样才能承接来自上天赋予的关于传播幸福的这份使命。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我看到一个无理取闹的人,我会心生厌恶,为什么我看到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人,我会产生嫉妒,为什么张三骂我我会生气,为什么李四夸奖我,我会觉得恭维。
我看不惯口出狂言的富人,我也看不起有口不言的弱势群体,我看不惯痛苦很久的人为何不寻找解脱之法,我更看不惯明明很悲催的生命偏偏佯装自己很幸福。
我发现,当我看不起看不惯的越来越多,我的痛苦和纠结也就越来越多,我忽然想到佛家里常说的几句话:“人人皆有佛性” “佛祖看人,人人都是佛”
当我越来越精进关于生命的课题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那些看不起,看不惯正在一点点蚕食我的生命,吞噬我的能量,模糊我的视野。这种看不起看不惯恰好就是此生我要修炼的最重要的主题。
我需要求取真知,我需要获得幸福和愉悦的智慧。这一切都不在别处,而是藏在我的内心,我需要像一个探险家一样,拿起手电筒,系好安全绳,准备好勇气,开始生命的冒险之旅,因为我很可能会和几十年形成的深邃的内在狭路相逢,这探险越是开掘的深,就越是能够窥探内在力量的无助,渺小,柔弱。
这个时候,我看到自己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原来也会有这样一条缺乏流动的暗河,河面很宽,但是河里却干枯得缺乏生命的力量。可想而知,外表苦苦支撑了多少的无奈,就像塑料花一般,仿佛是永远的绽放,但是却独独没有变化的可能。
为什么嫉妒?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迷茫?为什么顾影自怜?
长在沙漠中仙人掌因为没有水,只能把叶子变成刺从而减少水分流失来保护自己,于是人不太敢靠近它;人群中的我缺少了爱的滋养,只能用傲慢和嫉妒来狐假虎威彰显我虚弱的内在,于是人也不太敢靠近我。
真棒,一次探险,我发现了内在暗河。
我如何去做?我想我可以自建渠道,打通爱的源头,在暗河之中挖掘一条细流,我开始使用赞赏来让对方感觉到被重视,我开始使用微笑来使对方意会到被喜欢,当爱在我们之间开始流动,最后我只需要臣服在最低处,静静等待细流的汇聚,填充这干涸,滋润这枯槁,定会绝处逢生,春回大地。
我不再是我,我成为了爱的样子,这样子里有太极一样的流动,有风一样的灵活,有海一般的接纳,有山一样的界限与伟大。
我不需要去雕琢一个生命的艺术品,更谈不上奉献与燃烧,在我眼中,一切都是如此自然与美好,我需要的是给予全然的关怀与爱,然后在一边欣赏,原来每个人都是爱本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