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一周年了,这一年里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太顺的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创业,都说创业不易,不真正创业时是不能真正理解的。
自己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区块链的投资,说白了就是炒币,自己是从2017年6月进入的,那个时候其实是牛市初期,随着行情的一路上涨,自己其实是越来越膨胀的,觉得自己有点像投资大神了,开始越来越加大投资,直接ALL in 全仓了。
到了2018,其实行情是一直向下的,但当时的自己还是觉得这只是回调,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走向大熊市。自己仍然是信心满满,到去年8月,自己选择了辞职,不但资金ALL in区块链,连人也ALL in区块链了。但行情仍然持续向下,自己当然是越走越难。没错,2018年是目前自己经历的最艰难的一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比特币跌到了低点。
不过最艰难的2018年熬过来了,不容易。相信自己生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有人问我是不是后悔辞职,我说虽然选择的不太是时候,但早晚的事,没啥后悔的。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生活非常的不稳定,尤其是让家人太担心了,这点是我做的不对的地方,自己选择挑战,不应该拖累家人,应该给家人留够足够的物资,减少他们的担心。
那这两年投资下来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呢?
让我也意外的竟然是风控!自己对资金的风险控制。币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别人虎视眈眈,自己又很难经受住诱惑不受影响,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佬,洗脑功力一个比一个牛。你盯的是收益,别人盯的是你的本金。因此对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先要考虑的是我的本金能否完全回来?如果不能自己能承受损失多少?愿意用多少比例去博取那个所谓的高风险后的高收益?
然而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当我们选择相信一个人时,就容易慢慢被引导,而忘记风险,尤其是赚钱的时候人更容易失去理智。比如当初的OTB,众筹的时候2块钱,开始交易的时候一直被拉盘,直接拉到30多。当初投入的资金翻了15倍,千一标配是投资50个ETH,按最高时能达到400多万人民币,这个时候郑伊廷各种花式喊单,人太容易膨胀了,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失去理性,选择了无脑相信。
所以即使在这个时候,仍需要有自己的投资逻辑与判断,仍能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或者说先想着把自己的本金抽出来,就变得非常重要。
再举一个例子,最近IEO比较火,大的交易所除了OK都能赚钱,一些小的交易所也有机会,比如一个叫币市BISS的交易所,号称第一个会员制交易所,就是需要花小1000元去买会员,然后才能参与IEO。他采取的销售策略是平均分配,根据总参与资金来分配每个人能中多少。这样每个人中的其实并不多,但他采用上线后疯狂拉盘,上百倍来制造热点与赚钱效应。比如你参与5000美元可能只瓜分1美元的代币,但是上线拉100倍之后你就能赚100美元。搞了三期这样的之后,觉得还挺安全对不?到第四期他换了种模式:类似荷兰拍,分不同次搞,每期价格逐渐升高,因为相信原来的模式能赚钱,这期我参与之后发现不但没有百倍,保本都没,还赔了很多。这个时候自己又是因为原来看到身边的朋友赚钱了,就把风控忘在脑后,想着大资金参与能分的多点,结果亏的更多。
风控这个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两年投资下来最大的教训,资金比例,项目分配,仓位控制必须排在第一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