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为了使司马氏的江山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实行了一些保天下的办法。一是大封同姓诸王,叫他们拱卫皇室;二是重用外戚,给老丈人、小舅子、表兄弟等都封上重要官职,帮他掌握大权;三是拉拢士族地主,给他们高官厚禄,换取他们的支持。可是,封建统治集团惯用的这一套巩固统治的办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而且还因此种下了动乱的祸根。引发“八王之乱”。
晋武帝当时分封的王有二十七个之多,其中有名的、势力较大的有八位: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jiǒng)、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
晋武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就是晋惠帝。晋惠帝九岁被立为太子,从小宫中长大,过着优渥的生活,又不爱读书。晋武帝临死时候,把大事托付给太尉杨骏,叫他辅佐皇帝,掌管军政大权。杨骏是晋武帝杨皇后的父亲,武帝时候被称为“国丈”。晋惠帝继位后杨皇后成为杨太后。杨骏倚老卖老,他结党营私,勾结一大帮人,欺侮外孙晋惠帝是个白痴,自己专权起来。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个喜欢抓权的泼辣货,她不甘心让婆婆杨太后和太后娘家的人掌权,就利用宗室力量反对杨太后和杨骏。她利用楚王司马玮,在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命令司马玮带兵入朝,杀了杨骏,灭了他的三族;还杀了杨太后。
杨骏一死,贾皇后请汝南王民国初年亮来辅政。司马亮不愿意做贾皇后的傀儡,于是贾皇后让晋惠帝派司马玮去杀死了司马亮,等杀死了司马亮后,贾皇后又叫惠帝否认下过命令,反而说司马玮假传圣旨,把司马玮也杀了。这样,八个王被除掉两个,贾皇后夺得全部大权。
贾皇后自己没有生儿子,她怕大权旁落,假装怀孕,暗地里把妹夫韩寿的儿子抱来,当作自己的儿子。并废除晋惠帝立的太子并毒死了他,立抱来的儿子为太子。消息付出去后,宗室群情激愤,都说贾皇后想篡夺司马氏的天下,起来反对她。赵王司马伦借口贾皇后废杀太子,带兵入朝,杀列贾皇后。接着,他又废掉惠帝,自己称帝。
齐王司马冏听说赵王司马伦夺得皇位,心里不服气,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共同攻打司马伦。争权夺利的斗争在四个王之间展开了。经过六十多天的厮杀,牺牲了十万人的生命,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齐王司马冏进入洛阳。假装让惠帝恢复皇位,让惠帝封他为大司马,在幕后操纵政局。
司马颙看穿了司马冏的鬼把戏,派兵二万进攻洛阳。长沙王司马乂也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假装起兵响应司马颙,看准一个时机,先打进洛阳,杀死了司马冏,控制了朝政大权。这时候,八个王已经死了四个。争权夺利的斗争在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三个王之间继续展开。
司马颙和司马颖联合,共同对付司马乂,分别从西、北两个方面进攻洛阳。正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想乘机捞一把,利用禁卫军在夜里捉住司马乂,并用火烧死。司马颖乘机进入洛阳,做了丞相,控制了政权。
司马越认为自己杀司马乂有功,却没得到什么好处,假借惠帝名义,起兵讨伐司马颖,结果被打败,逃回东海郡。
这时候,跟司马颖有仇的幽州刺史王浚,不甘心让司马颖控制政权,就联合鲜卑族、乌桓族,起兵攻打司马颖。司马颖见王浚力量大,派人去匈奴,请匈奴左贤王刘渊来助战。结果王浚还是打败了司马颖。司马颖挟持惠帝,到了长安。长安是在河间王司马颙掌握中,他当初虽然与司马颖联合过,可看到司马颖兵败势穷,乘机排挤司马颖,把惠帝控制在手中,独揽朝政大权。
东海王司马越见王浚势力大,就联合王浚攻打关中。打败司马颙后,进入长安,把惠帝和司马颖、司马颙全部带回洛阳。不久,司马越杀死了司马颖、司马颙,毒死惠帝,拥立司马炽做把惠帝,就是晋怀帝。即位这一年改年号为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长达十六年的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八个王在自相残杀死了七个,一场混战才告结束。
“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统治。没有多少年,各地人民群众和从西部、北部内迁到黄河流域来的少数民族,都纷纷起兵反抗西晋的统治,西晋终于一步步走向灭亡。
(陪伴营2022年11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