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穴

作者: 小荷画竹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7:02 被阅读1次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Láo gōng(PC8),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直刺0.3-0.5寸。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中文名

劳宫穴

参考文献

《灵枢·本输》

别名

五里、掌中、鬼路

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即是劳宫穴。

解剖

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主治

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心绞痛

针灸操作

直刺0.3-0.5寸,禁灸。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名解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应用

劳宫穴,最初称“五里”,后又名“掌中”,最后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劳宫穴有内外之分,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配五行属火,火为木子。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治疗。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劳宫还具有治疗手掌多汗症的作用,汗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于火,另一个就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分属心经和心包经,而心包经的症状其实也是心经的症状,心脏一共有两条经脉可能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关。汗液为心火动心阴,在手掌蒸腾而出,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明显,在中医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和少府穴具有缓解出汗症,刺激时以拇指按压与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心火妄动,心神不安,往往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即肾阴不足,导致阴虚火旺,有的病人表现为阴虚内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心情难以平静下来,手心脚心发热感,有人有向外冒火的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冷的时候也喜欢放在被子的外面。手心加脚心再加心,称之为五心。五心烦热的时候除劳宫和少府外还得再加上脚心的涌泉穴。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糖尿病患者自我按摩疗法

该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相关文章

  • 养生小知识 缓解胃痉挛

    点按劳宫穴可以缓解胃痉挛 现代研究发现点按劳宫穴对缓解和治疗胃痉挛有非常好的疗效。劳宫穴,最初称“五里”,后又名“...

  • 劳宫穴

    劳宫穴 劳宫穴 Láo gōng(PC8),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

  • 劳宫穴

    按摩,艾炙劳宫:(睡前1小时) 配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 失眠,高血压

  • 劳宫穴

    劳宫穴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参考文献《灵枢·本输》。 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

  • 外劳宫

    穴名释义 外劳宫,穴居手背,正对掌心劳宫穴,故名。 取穴定位 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 【...

  • 外劳宫

    穴名释义 外劳宫,穴居手背,正对掌心劳宫穴,故名。 取穴定位 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 【...

  • 每日一穴劳宫穴

    取穴方法:在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或者简易取穴,握拳,中指指尖接触点即是劳宫穴 按摩方法:(指揉法:...

  • 独当一面养生穴

    消气穴→太冲 疏筋穴→阳陵泉 强胃穴→足三里 健脾穴→公孙 腰痛穴→飞扬 补血穴→劳宫 补肾穴→太溪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之腰痛——《针灸临床笔记》读书笔记27

    取穴:人中、后溪(双)、悬钟穴(双)。上穴先后取穴,人中穴平补平泻;后溪针尖向劳宫穴,平补平泻;悬钟针尖向上巨虚穴...

  • 每日一方藏玄机(七十九)

    劳宫—临场紧张找劳宫 位置 劳宫穴在掌心,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意思及重要性 手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宫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q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