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是婴儿早期的一对矛盾。如果需求被满足,婴儿就有无所不能的全能感。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婴儿就会陷入彻底无助中。
在躁狂抑郁症身上,全能自恋和彻底无助这对矛盾表现得非常经典——躁狂时处在全能自恋中,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抑郁时则处在彻底无助中。
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四者很容易连在一起,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全能感的四种基本变化。
一个女孩很希望考第一名,但她从来都没法做充分的准备。
希望考高分,这源自全能自恋。不能做充分的准备,是因为准备时遇到随便一个问题都会唤起她的彻底无助感。为了逃避无助,所以不能准备,结果只能想象自己会考高分了。
甚至在做过去的试卷时,她会直接对着答案抄写。这样做的好处是满足了自恋——每道题都会,不必经历思考和挫败,坏处是留不下深刻印象。
觉知自己对全能自恋的渴求以及对彻底无助的恐惧与抵触,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一步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轻易不言退。不追求完美,也不被无助征服。最终,就会与事情建立深刻的联系,享受这个不完美的过程,并体验到真实自信。
有些母亲总在厨房待着,这是她的领地,不许任何人在这儿指手画脚,这让她躲避了在客厅的无助。
彻底无助的心理也可以解释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其实也是过度限制。过度保护的育儿方式是一种深刻的投射。
这些大人在婴儿时,会经常处在彻底无助的状态中。并且,婴儿会将它投射成外界有一个大魔鬼在镇压自己,让自己动弹不得。因为当需求得不到回应时,婴儿会从全能自恋状态变成自恋暴怒状态,常常恨不得毁掉一切。
当婴儿感到彻底无助时,任何刺激对他而言都像是攻击,并且他会将所有外界的刺激都感知为是一个有敌意的大魔鬼派来的,所以都会吓到他。
也就是说,这些大人在婴儿期可能太孤独了,这让他们形成了这种感知——任何刺激都是攻击,所以最好切断所有刺激。于是,他们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当大人们这样做时,看起来是过度保护,但其实是过度限制,这也构成了对孩子活力的绝对禁止。孩子貌似被保护起来了,可同时,他们的一切活力都被禁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