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学之学理》读书笔记八

《语文教学之学理》读书笔记八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21:52 被阅读0次

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

    课文教学设计有两个方面,四个要点。第一个方面,教什么,有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教学点),就是这篇课文学生要理解哪些词语、语、段落,理解和感受哪些方面;二是教学内容(知识点),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学会什么。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去解决那些教学点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怎么教。也有两个问题: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

一、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点

    学生既是阅读者,更是学习者。学生阅读课文,产生理解和高感受,凭借两个方面,一生活经验和百科知识,二阅读经验和语文经验。学生阅读课文,有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所以需要教,就有了教学目标(教学点)。作者用教学点代替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有点抽象,往往会走出课文,而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在哪里,更容易引导教师回到课文本身。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就是课程目标,不能作为教学目标,凭借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还有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浅近的文言文”,其实也是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所以作者主张以“教学点”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点”一定要指向课文。

    作者非常强调课前准备,即备课。备课需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由此确定教学点。

    作者提出了确定教学点的方法。“备教材”,抓课文的关键点。老师要有文体意识,不同文体阅读方法不同,要看的关键点不同。作者建议用黄颜色画课文关键点。“备学生”,学生凭生活经验语文能力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画绿颜色。黄颜色与绿颜色重叠的地方,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点)。

    了解学情,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拿到一篇课文,先画黄颜色,标出要紧的地方,关键语句;然后一处一处问:这一出学生能理解吗?这一处学生能感受到吗?如果凭教学经验判断学生可能有问题有困难,就画上绿颜色。

    看了作者的方法,感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点)好像不难。不过,在具体课文中,老师抓关键地方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解读文本能力也是需要好好修炼的。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作者建议,达到教学点,最好安排三个阶梯状的教学环节。如果有多个教学点,就需要合并;有些教学点也可能需要分解到不同的环节中。

    作者举了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的课例。三个教学环节:(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第一个环节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第二个步骤,自己多读几遍,读出点味道,读出点感受。第三个步骤,讨论作者“身在何方,心在哪里。”

    感觉王崧舟老师这个教诗词的方法也可以用到一般的诗词教学中,只不过老师需要看到自己面对这首特定的诗词的关键处。

    三、选择教学内容

    作者把教学内容称为“知识点”。

    “语文知识”主要是指阅读方法、策略。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点问题或困难的语文知识。

    作者建议,在每一个环节教学点下面,都用电报式的语言罗列出相应的知识点:学生要读懂、理解、感受这个教学点,可能需要哪些语文知识,需要学习和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知识点并不是直接呈现,而是隐藏在学习活动背后。老师上课时,要“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

    个人理解,知识点就是为了完成达到教学点需要的语文知识。如读懂诗歌,除了词语意思,还有声调(声调与情感的关系)、用韵(不同的韵适合超大不同的情感)、用词(如双声叠韵、联绵、叠词等)、断行、空行等,这些诗歌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点)。感觉“知识点”更倾向于抽象一点,倾向于知识性,方法策略。教学点更具体,是在一篇课文中要达到的具体的认识理解。

    从这方面看,感觉语文不好把握的,对于解读一类文本的知识,语文课本中根本没有,教参上很多时候也没有,完全需要教师自己寻找。如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选了一首乐府诗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首七言律诗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对于不同诗歌节奏和韵律特点,老师语文课本上并没有,教参上也没有,老师就需要自己搜寻资料,如果忽略了教材上的提示,就会略过,学生失去学习不同诗歌节奏韵律特点的机会,就少了形成诗歌阅读经验的机会。

    “以概念为本的教学”,关于“大概念”,语文学科一点也不明确。虽然每单元都有语文要素,其实不够具体明确。

    四、组织学习活动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感受课文教学点的过程中体验。

    学习活动就是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教学点的问题。

    好的学习活动,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能量。有创意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够非常巧妙地把知识点转化为教学点。如给“阿长”设计微信头像,给出上联对下联概括课文内容或人物形象,给作品配乐,插图,朗读设计,任务展板设计等。想起上学期刘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创意教学设计的活动。

    这方面需要好好学习。

相关文章

  • 浅谈“本真语文”教学理念

    浅谈“本真语文”教学理念 曹公奇 摘 要:“本真语文”,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就是倡导语...

  • 《语文教学之学理》读书笔记八

    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 课文教学设计有两个方面,四个要点。第一个方面,教什么,有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教...

  • 在基础学理与学科学理的关照下教学——读程翔《论学理关照下的语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学理的基础之上,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常识。语文教学的学理是什么呢?因为语文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还...

  • 备课—取易舍难

    部编教材已经实施了两年有余,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有效落实策略就是单元教学之魂,每课教学之本,这一教学理念,可以说...

  • 语文分享教学·22

    第五章语文分享教学的实施保障 在当下语文教学界,如此综合地把语文分享教学当做一种教学理念提出来,还是首次。其生命力...

  • 你的课堂改变了吗?你的学校改变了吗?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学理论主要以原苏联教育家...

  • 2018-07-27

    弹性预设:生成性教学实践之基本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必然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生成性教...

  • 学校教育特色

    (一)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随着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颠覆了语文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校对语...

  • 教育‖从研究性课堂孵化语文教学能力----薛法根、王崧舟老师课堂

    语文教学是集感性与理性的学科活动。薛法根老师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在当下各种教学理念课堂形式异彩纷呈的今天,名师的教学...

  • 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 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和资源载体,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语文课堂新型的教学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之学理》读书笔记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snartx.html